夺权得志,明成祖立储违心:从汉王到汉庶人;朱棣次子朱高煦之死

2020-11-02 17:43:25 作者: 夺权得志,明

丘福、王宁等人都说,“二殿下”功高,应当立为储君。

关于立储一事,解缙等人极力要求,必须立嫡以长。

对此,朱棣心中虽然不悦,但是,他找不出可以说服大多数人的理由。

于是,他就用那些要求立嫡以长的大臣们的言辞来回复丘福、王宁等人:

一、踞守藩地的功劳比扈从征战的功劳更大;也就是说,朱高炽比朱高煦功高;

二、储贰名分,从来都是以嫡、以长来确定的;

三、长子朱高炽仁孝贤良,可以说是社稷之主;

四、基于以上,所以,你们就不要再多说了,也不要再乱讲了。

当日,朱棣虽然有一千、一万个不情愿,但是,在这些他不喜欢的理由面前,朱棣还是没有办法册立朱高煦为太子。

为什么?

因为,一旦破坏制度,历史上曾经上演过的无休止的夺位之争,很可能就在自己的后世子孙身上继续进行。

立储以嫡、以长,是大多时候惯用的制度;有这个制度在,就有一个参考的依据在;至于破坏制度的代价,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朱棣可以从侄子朱允炆的手中夺取江山,他却不能顺心如意地立自己喜欢的儿子为储君,是因为:

朱棣可以堂而皇之地说,自己夺取江山,虽然破坏了制度,但这是迫不得已、被逼无奈的结果;

但是,对于立储一事,朱棣不能继续破坏制度、他也不愿破坏制度;因为,制度一旦破坏,他自己打下的江山,可能很快会在子孙因制度混乱而引起的斗争中崩塌。

(本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