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后世污名阉人的赵高,为何一定要亡秦,其隐秘身份惊人

2020-11-03 11:17:16 作者: 一直被后世污

一直被后世污名阉人的赵高,为何一定要亡秦,其隐秘身份惊人

#2020生机大会##谣零零计划#

秦国争霸中原500多年,终于在秦始皇时代一统霸业,却在横扫六合15年之后迅速灭亡,究竟是谁让秦国灭亡?史书上的标准答案是陈胜、吴广、项羽、刘邦,但实际上,若非赵高一人之力,凭借沙丘政变、指鹿为马、篡权擅政等一系列绝杀助攻,十个项羽连带十个刘邦在强秦面前,应该连揭竿而起的勇气都没有。

1.将赵高视为阉人不过是污名化举动,赵高让秦国灭亡不过是正常男性的帝王梦想

历史最大的误解便是很多史论者将赵高视为阉人,且受此影响,诸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均将赵高视为阉人处理,这实际上是对赵高的污名化行为,赵高从始至终都是一个正常的男性,出入宫禁是其职责所在,担任官职也是才具体现,将其视为阉人不过是后世陈陈相因的臆想。

正规史料最能说明一切,无论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均没有赵高为阉人的任何线索,赵高若为阉人,在这些正规史料中都会有记载,后世对赵高灭亡秦国的行为诸多指责,但唯独没有提到他是阉人。

唯一让人质疑的一点是史书中有关赵高“宦籍”的记载,其实所谓宦籍不过是赵高能够出入宫禁的门籍,是秦汉时期的官职称谓,就像宦官最初不等于太监,太监也不等于阉人一样。在历史的流变当中,所谓“宦海沉浮”,说的便是自古为官的不易,并不能将其认为当太监的不易。

同时,更能证明赵高不是阉人的证据还有两点:其一,赵高有许多政敌,整部中国历史没有阉人充当丞相的例子,但赵高却是丞相,政敌没有对此进行攻击;其二,赵高有儿女,其女儿嫁给咸阳令阎乐,这是《史记》中的明文记载。

因此,如果将赵高看作正常男性而不是阉人的话,便可以理解其为何非要秦灭亡,而有自立的想法,其逼秦二世自杀,发动望夷宫政变不过是一个正常男性的正常做法。

2.赵高的身世离奇而又残酷,代表了春秋战国时代贵族当人质的常态,也彰显了不甘命运的反抗和扭曲

赵高在某种程度上是很有故事的人,且从《史记》中模糊不清的身世说起:赵高者, 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 皆生隐宫, 其母被刑戮, 世世卑贱。短短几句话,却将赵高的身世渲染得非常离奇,也是让后世认为其实阉人之后或者本身是阉人的证据。但实际上呢,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代表了赵高的尊贵血统和悲惨命运。

第一句“赵高者, 诸赵疏远属也”,意思很简单,赵高的父亲是诸侯赵国的王族偏支,只不过在春秋战国诸侯征战的日子里,很多不重要的王族公子都送到敌对国家作为人质,这种人质在实际境遇中是很难返回故国的,基本上一待便是一辈子。秦始皇的父亲子楚在赵国作为人质20多年,最后还是靠吕不韦逃走就是明显的一例。

所以赵高尽管血统尊贵,但是身处秦国其父辈实际上是人质,所以境遇状况和庶人差不多,甚至更加悲惨,最明显的状况便是不好娶媳妇。所以便有了后一句“赵高昆弟数人, 皆生隐宫, 其母被刑戮, 世世卑贱”。这句话信息量很大,就是赵高的母亲是被秦朝法律处罚过的卑贱之人,因此赵高和他的兄弟们都生在“隐宫”,所以实际上又很卑贱。

有学者据此却有另外一种理解,认为赵高的父亲是阉人,娶的媳妇也是被处罚过的人,因此赵高兄弟其实是其母私通所生,由于生在“隐宫”,因此兄弟几人从小就被阉割。从这样的语境中很容易就可以判断此说为臆想。

近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史记》中有关“隐宫”的文字其实是“隐官”的误笔,而“隐官”实际上是秦朝社会介于奴隶和庶民之间的那些人,赵高父亲的人质身份在秦国生活几代之后,正好契合这种不尴不尬的身份认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