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远眺,山河无穷尽

2020-11-04 22:31:49 作者: 凭栏远眺,山

十七世纪的世界,充盈着变局与混乱。

胜者乘风而起,夺取金銮良田与青竹。

败者摆渡忘川,痛失辉煌尊严和荣耀。

其中功名成败荣辱,生死穷达忠奸尽赋予后世评述。

遗憾的是,明清那段历史,常被当作中国封建历史的一次单调循环——

学界似乎少有给予更多的注视。

但十七世纪的中国,真的可以和世界历史割裂开来么?

美国汉学家魏斐德认为不可。

他认为十七世纪的王朝兴衰,大有可谈。

十七世纪究竟发生了什么?

中国近代的的物质和精神之根源真的是生于1840年那一战么?

为什么江南的繁华未曾滋养出工业革命的源泉?

为什么英格兰终究没有变成江南?

难道明朝之亡只是困于千篇一律的党争贪腐、制度僵化么?

那一段历史总予人似是而非的感觉,或许是因为我们把历史研究二元化了。

当我们把十七世纪的中国从世界割裂开,把欧洲和东亚对立而看,其间的疑惑与问题便变得绵延不绝而难以回答了。

反言之,倘若能将当时中国嵌入到世界中去,许多问题便有了答案——

比如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导致的白银流向的中断或间接导致了明末的经济崩溃。

我们不得不承认,受限于各种各样的历史条件和当时有限的人类活动,古代中国相当一部分历史是可以在封闭系统内研究推演的,但在某个时间节点之后,在历史学习和研究中引入全球史观是极为必要的。

在客观的历史中,能抛弃掉某种心论并以大视野对明清中国进行研究,是魏斐德教授对美国中国学研究的巨大贡献。

明清之历史,留有太多遗憾与痛苦。

观之不应为其间腐朽、落幕、荣辱、兴起、复而衰落而困。

借用当年大学士希福对多尔衮的谏言,其言曰

“其事虽往,而可以昭今;其人虽亡,而足以镜世。”

与诸君共勉,愿山河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