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掘地见母、介子推割肉、豫让刺赵襄子等古代春秋典故情义感人
原题:《义春秋 | 杨帆 》
齐桓公豁达大度,不仅没有报管仲的“一箭之仇”,反而任命管仲为相国,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打出“尊王攘夷” 的旗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而管仲也被誉为“华夏第一相“。
而郑庄公的一箭更是射出了春秋战国。郑庄公,姬姓,郑氏,名寤生,“寤生”得名于郑庄公出生时先出脚而非头,被认为大逆不道,其母武姜受到了惊吓,从出生起就讨厌他。三年后,武姜生次子叔段,并很喜欢他,并多次请求郑武公立叔段为太子,但郑武公没有同意。公元前744年,郑武公病逝,太子寤生继承君位,史称“郑庄公”。
郑庄公刚当上郑君,武姜就要求给小儿子叔段封邑,称“太叔段”,叔段到了封邑后,修理城廓,聚集民众,修造盔甲武器,准备好战车,密谋偷袭郑国都城,而武姜则计划在城里为他打开城门做内应。郑庄公对这一切洞若观火,说其弟多行不义必自毙,只有叔段先反,自己才师出有名,后找准时机一举平定叛乱,太叔段兵败,拔剑自刎。郑庄公便把母亲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 “不到黄泉,不再相见!”
但过了一年多就后悔了,郑庄公是个孝子,日久思母心切,但身为国君,又一言九鼎。颍考叔给郑庄公出主意,说黄泉即地下,如果挖一地道,找到泉水,盖上地宫,在地宫里与母见面,就如同黄泉见母,这样既尽了孝,又没违背誓言。郑庄公大喜,日夜掘地挖泉盖地宫,终于在“黄泉”与武姜见面,“掘地见母”,母子二人抱头痛哭,言归于好。郑庄公既逐叔段,又未留不悌的骂名;既惩罚了母亲,又未留不孝的骂名。
周宣王时期,郑庄公的祖父因征战有功,就被封赏建立了郑国。而后郑国一直和周天子保持密切的关系,他们家几代人,除了担任郑国国君,还在周朝担任卿士。卿士相当于后世的丞相,既可执政,又可代表周天子征伐诸侯,权力极大。但在郑庄公眼里,郑国国君的身份远比卿士重要,卿士不过是给郑国君主的身份服务罢了。他作为卿士挟天子以令诸侯,光行使卿士的权力,却不履行义务。郑庄公目无周天子,周天子自然深恶痛绝,便想着分权卿士,让虢[guó]国君主承担一些执政大权。于是郑庄公与周天子的矛盾就产生了,郑庄公当众埋怨周天子,向周天子示威。
前719年秋,郑庄公派人把把周桓王的麦子给偷了,周桓王非常气恼。就这样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在前706年,周桓王伙同陈、蔡、虢、卫诸国联军伐郑。郑庄公与周桓王大战于繻[xū]葛,繻葛之战中,郑庄公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华,郑军大胜,郑将祝聃甚至一箭射中周桓王肩膀,差点把周桓王射死。此战过后,周桓王颜面扫地,周天子在诸侯国之间威风不再。郑国成为中原最强诸侯国,郑庄公成为春秋一霸。对于这位诸侯,毛主席用“很厉害”三个字来形容,已然是极高的评价。
郑庄公敢以下犯上,既展现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又打破了周天子神圣尊贵不可侵犯的传统观念,为之后长期的礼崩乐坏春秋战国乱世开启了端倪。郑庄公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射了周桓王那一箭也可以说是彻底的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诸侯国们称霸的欲望被大大的刺激,野心膨胀、蠢蠢欲动,开启了群雄争霸的局面。
宋襄公兹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