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黄河看宝贝丨“葫芦舟”上杀凶顽

2020-11-05 23:23:08 作者: 沿着黄河看宝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成利军

水上船类,搬搬指头都能说上几种,大至航空母舰巡洋舰,小至渔船竹排羊皮筏,可你听说过葫芦舟吗?——这是黄河沿岸的济源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明的一种独有的水上作战交通工具,它不仅是济源杜八联革命纪念馆里的镇馆之宝,也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珍存和收藏。

杜八联革命纪念馆位于济源坡头镇泰山村,距离黄河仅一路之隔,堪称距黄河最近的纪念馆。

据了解,泰山村一带在唐时设河清县,在清时称为杜里,抗战暴发后,泰山、桥沟等8个村组成了联防组织,故称“杜八联”。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杜八联人民建炮厂、造地雷、强渡黄河、护送大军、联防联战,创造了沿黄地区群众武装斗争的光辉范例。”纪念馆讲解员李芬红介绍:“杜八联人民独创的葫芦舟在这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杜八联革命纪念馆共分为黄河怒吼、浴血奋斗、河防堡垒等六个展览部分,“水上葫芦队”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单元。

葫芦舟并不神秘。记者看到,四五个普通的葫芦,每个葫芦被上下两圈荆条绑住,葫芦之间再用结实的短木棍加以固定,几个葫芦就组成了个神出鬼没的葫芦舟。

为什么要制作葫芦舟呢?

李芬红介绍,抗战时期,我地下党在黄河上的交通线路被切断后,只好采取夜间渡河的办法,保证把人员情报送过河。但如果用船的话目标太大,易被敌方发现。杜八联人民就地取材,用当地盛产的葫芦发明了葫芦舟。

由于葫芦中空不会沉没,且体积很小,四五个绑在一起后人既可趴在上面划水前进,也可将其绑在背上游泳前行,一次可以运送一至两名情报人员。“日军占领期间用的最多,葫芦舟就成了最佳的秘密渡河工具。”

有了葫芦舟,也就有了葫芦队。

葫芦队在多次战争中立下奇功。在抗战后期,葫芦队员深夜渡河,将地方反动头领孙丙安抓获,既为民除了一害,也确保了南来北往地下工作人员的安全。1944年9月,葫芦队护送皮定均司令员率领的抗日游击先遣支队强渡黄河。1946年8月,葫芦队在白坡渡口炸沉两只敌船,切断了敌人的南逃退路。同年,两架敌机误降到黄河中间的油坊滩,葫芦队深夜过河,将两架敌机烧毁。1947年8月,陈庚、谢富治大军在坡头镇蓼坞渡口准备强渡黄河,葫芦队先为大军渡河领航,然后抢先登岸控制了敌军的火力点,为大部队渡河减少伤亡做出巨大贡献。

1946年和1947年,太岳武委总会先后授予杜八联“河防堡垒”和“杀敌模范单位”荣誉称号。2020年9月1日,杜八联革命纪念馆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而今,杜八联革命精神作为愚公移山精神的延续和传承,已经成为黄河岸边济源人民建设又富又美新济源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