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奸臣发明敛财奇招,朱元璋改动一字,开创大明276年江山

2020-11-13 12:04:19 作者: 宋朝奸臣发明

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家喻户晓,但你知道黄帝和蚩尤究竟因为什么打起来的吗?

黄帝和蚩尤大战的直接原因,是为了争夺解州(山西运城)的盐池。在农耕时代,盐属于战略物资,人无盐吃则浮肿,而解州恰恰是上古时期中原大地最主要的产盐地。

而春秋时期齐桓公之所以能率先开创霸业,最关键的一条就是齐国占据“渔盐之利”,采纳管仲盐铁专营之法。

所谓“专营”,就是由官府垄断盐和铁的经营权,民间私自贩盐都属重罪。从商鞅变法强秦,再到汉武帝削诸侯击匈奴,无不以盐铁专营作为重中之重。正如时人所说:“盐铁之利,所以佐百姓之急,足军旅之费,务蓄积以备乏绝,所给甚众”。所以,后世每一个新兴王朝都将掌握盐铁之权视作充实国库的“财富密码”。

但到了北宋时期,因为冗官冗兵,朝廷的开支逐年暴增,加上宋徽宗挥霍无度,宋朝的国库几近空虚。为了快速敛财,北宋著名的奸臣蔡京就在“盐”上动起了心思。

他将历朝历代都推行的“盐”专营制度改成了通商制,规定商人只要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额的钱,就可以获得一张凭证“引”,拿着这张“引”就能到盐产地换取食盐进行贩卖。

蔡京发明的这条敛财招数可谓收到了奇效,精明的商人们自然深知“盐”乃一本万利,其中的利润远远大于一般商品,所以纷纷到官府购买“盐引”。宋徽宗政和年间的短短七八年时间里,仅“盐引”一项就让宋朝赚到了4000余万贯财富。

蔡京的这条“致富”之道并没有保住大宋的江山,富庶却虚弱的现状反而让北方的金人垂涎欲滴,数次大举南下,宋朝巨额财富换来的只有靖康的无尽屈辱。但蔡京的“盐引”法到了明朝被朱元璋略加改动,却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面对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帝国。在经历了元末的大战乱之后,人口急剧下降,土地荒芜。在朱元璋的家乡凤阳,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只有5人,四川的人口密度甚至只有4人。北方的情况更为严重,元朝中央所在地的北平府(管辖面积与今北京市大致等同),只剩下了区区5万人。

与此同时,北元的势力依然雄踞漠北,云南的梁王据守西南效忠元朝对抗明军,恢复经济的同时还要供养180万大军成为摆在朱元璋面前的棘手问题。

对此,朱元璋想到了宋朝的“盐引”制度,不过,朱元璋将北宋规定的商人“输钱”换盐引改为了“输粮”,规定:商人想要获得食盐贩卖权,必须到指定的仓库缴纳一定粮米,而且越是边防所在地,“引”的价格越低,换言之,商人可获得的利润也就越高。

如洪武四年(1371)规定:“输运粮米到临濠、开封、襄阳、陈桥、大同和太原等十八仓,每引盐折粮一石至五石不等”。一字之变,得到的结局却大为不同。

商人出于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性,纷纷采取在边地雇佣流民屯田种地的方式,减去了从产粮地购粮再运输到边地的耗费,用最低的成本换取到了盐引。“盐引”制度的推广,加速了明朝经济的恢复,而大明朝廷却无需承担任何的财政支出。

洪武十四年全国普造黄册,统计全国户口数为1065万户,而到洪武二十六年时,人口已经增加到1600万户,实现了从海内凋敝到宇内富庶的转变,奠定了276年的大明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