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支完全由洋枪装备的部队;
第一支独立的洋炮部队;
第一家大型综合军工企业;
第一个译书机构;
第一个语言和工程技术学校;
第一次公派留学生;
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
第一个电报局;
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
第一支近代远洋海军;
第一部海军军制;
第一面中国近代国旗;
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厂;
第一个海军基地;
……
李鸿章一生中 ,许多今日认为大势所趋的事情,在发轫之时都曾遇到今人难以想象、无法理解的阻碍——就像那个“马拉的火车”。正是这个杂交的怪物,将旧的文化传统戳了个窟窿,使古老的中国透进了一丝近代的空气。西方的“用”在增大的同时,中国的“体”便在减少,不到一年蒸汽火车就奔驰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因此,历史的阻碍仅仅是暂时的,人类变革前行的需求才是永恒的,人在与阻碍博弈的同时,事实上也在推动着变革——铁路这项最适合中国的运输方式,不就在李鸿章之后,被袁世凯继承下来,被孙中山继承下来,到今天,如流穿梭的高铁,承载着我们追赶世界的背影。
近些年,“李鸿章热”之所以持续不减,只因读懂李鸿章,是读懂晚清四十年真实历史的一把钥匙;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这样一个样本:身处剧变时代的我们,在现有条件下想直面困局与阻碍,负重前行,究竟需要怎样的勇气与智慧。
李鸿章曾形容他所处的时代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