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彩的釉色特点

2020-11-13 16:03:01 作者: 康熙五彩的釉

釉上康熙是康熙瓷器的重要代表作,五彩中的颜色除矾红以外,绿、黄、紫、蓝诸色剔透明澈,釉微微凸出,有宝石之感,色彩光艳夺目。

(一)蓝彩:康熙五彩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发明了釉上蓝彩。蓝彩常泛紫灰色,彩层特厚,彩的边沿有一层蛤蜊光晕,但由于蓝彩仍处于草创阶段,常有脱釉或失透的情形出现。以往的蓝彩皆由青花(釉下)代替,故有青花五彩之称。

(二)红彩:五彩中的红彩,是用皂矾(三氧化二铁)制成。制作时要经牛皮胶浸泡,以浸胶3至10年的矾红为好用。在上彩时需加入一定量的铅粉和牛皮胶,用水轻轻沾染,以中锋用笔,悬腕以拉线法描绘。烧成后色彩鲜艳沉着,红得像宝石,而且有层次。清末以后,红彩常用西赤(碳化硒)调油平填,红中泛橙而漂浮于釉面,手感粗糙,更无矾红的光泽和润滑。

(三)黑彩:是用青花料渗松香油画于瓷面,罩上透明釉,入炉烧烤。由于受到制笔、制油及制料工艺的约束,早期康熙五彩的黑色线条显得不挺,断续及毛糊,不够乌黑,甚至带褐。后来的黑彩用乳香油及珠明料混合调成,经低温火烘烧,因此黑彩才开始变得乌黑发亮。

(四)黄彩:康熙时期的黄彩还是以三氧化二铁为基础原料,其特征是色层透亮鲜明,清新抢眼,与后期时多用锑黄而形成带粉质层的不透明黄彩迥然不同。

(五)绿彩:一般都厚似琉璃,光泽灿然,而由于色质透亮,常用来衬托黑彩。

(六)金彩:金彩釉料的制作,是把金子磨碎,倒入瓷钵内用水混合,直到水底出现一层金的沉淀,取出而保持干燥,用时溶于适量的牛皮胶内,渗入铅粉,在胎上描绘烧成,永不褪色。但金彩一般与毛刷类物品会产生静电反应而掉落,因此切忌以鸡毛掸子掸扫。

(七)紫彩:康熙时紫彩发色还不稳定,常发乌发灰,色地易开裂成碎纹,用放大镜便可看到。

(八)蛤蜊光:康熙五彩器的彩釉,其釉面及釉彩都焕发一股如珍珠表面、柔润含蓄的蛤蜊虹彩,特别是沿着彩绘的纹饰周边的白地,更显著闪现这种蛤蜊光彩。

(九)花翠(粉红色):这在康熙五彩中是鲜为人知的色彩。它是用紫彩加以配方而制成偏红色的透明釉。它与雍正后出现的粉彩胭脂红或洋红在外观上极其相似,很易混淆。但花翠是雪白(含铅质的透明釉)渗石英配制,显得透明,而粉彩的洋红是玻白(含砷)上渲染红彩而显得不透明,色基上是相同的,但两者的质感截然不同,因此花翠也就成了辨别康熙五彩的点金石。其实雍正初期的五彩器也用花翠,因此花翠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早期粉彩,而其实雍乾时洋红的出现并引进陶瓷装饰,才真正孕育着粉彩的诞生。

(图片源自各大拍卖公司 版权属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