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攻打南宋45年,指的是从公元1235年开始,到公元1279年陆秀夫背着南宋皇帝赵昺跳海这一段时间。那么,在被蒙古攻打的45年里,南宋到底在干啥,难道就没琢磨出一个好的退敌之策吗?
其实,在这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南宋也并没闲着,他们也在想办法抵御外敌。只不过,南宋在抵御外敌的同时,也还在忙着整理内务。
同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蒙古并不是攻打南宋45年。因为在这45年中,蒙古并不是一直在对南宋作战。因为有时候,蒙古会停止对外的战争,而解决自己的内部矛盾。
蒙古在对南宋作战中的战略变化
人们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理,不想统一天下的皇帝,也不是好皇帝。作为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最不缺的就是野心。
公元1229年,窝阔台在上位以后,就开始执行父亲成吉思汗的遗愿,把屠刀挥向了金国。对于当时的蒙古来说,南宋就是金国之后,又一只待宰的羔羊。
当时的局面,本来是蒙古、金国和南宋三足鼎立。然而,金国和南宋是有血海深仇的,当年的“靖康之耻”对南宋来说,是不可磨灭的痛。
因此,当金国面临被灭亡的危险而向南宋求救的时候,南宋想也不想就拒绝了金国的请求。而且,在金国快要被灭的时候,南宋还选择了和蒙古联手,趁机撕咬了金国两口。
在蒙古和南宋的夹击之下,金国于公元1234年被灭国。也许是灭金给南宋带来了自信,又或者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总之,宋理宗在一腔正气的支撑下,居然对蒙古出兵了。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瞌睡来了的时候,有人主动送枕头了吧!本来蒙古一直就想对南宋出兵,但是碍于没有合理的借口,所以就没办法。但是,南宋主动挑事,给了蒙古出兵的理由。
所以,蒙古就开始理直气壮地开始调兵遣将了。但是,从当时蒙古的派兵状况来看,他们虽然对南宋出兵了,不过他们的战略计划并不完整,全然没有一统天下的目标。
所以,在公元1235年到公元1241年这期间,蒙古和南宋交战时间虽不短,但南宋还并未伤及筋骨。而在公元1241年之后,蒙古对南宋的作战计划就发生改变了。
因为公元1241年,窝阔台大汗去世了,蒙古陷入了长达10年之久的争夺大汗的内战局面。这期间,蒙古和南宋之间也有过战斗,但是火力并不强,南宋就有了喘息和休养生息的机会。
而后蒙哥上位,蒙古对南宋的作战计划又发生了变化。起初,忽必烈等人开始攻打大理;之后蒙古军队倾国而出,似有包抄南宋的意思。
但是,从当时蒙哥攻打四川的情况来看,蒙古的战略行动好像并不成熟。要知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于是,蒙哥最终折在了四川。
再往后,忽必烈上位,这时候蒙古对南宋的作战,就开始变得充满了目的性。于是在公元1279年,南宋被灭亡。
南宋的内部矛盾和抵御外敌之策
公元1233年以前,宋朝朝堂上的发言权其实是把握在了权臣史弥远的手里。史弥远在当时有多大权力呢?宋理宗能够上位,全是靠史弥远。
那时候,宋宁宗已经立了太子,名为赵竑。但是赵竑相当看不惯史弥远祸害朝政的嚣张模样,因此二人之间的矛盾很大。所以,史弥远就想着怎么除掉赵竑。
后来宋宁宗去世,史弥远先下手为强联合杨皇后假传圣旨,于是太子赵竑被废,而皇位就落到了宋理宗头上。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皇帝,宋理宗只能继续看着史弥远在朝堂上为非作歹。
可以说,当时的南宋是一片狼藉。上有不顶事的皇帝,下有一大堆的贪官污吏。为了应付朝堂内外的庞大开支,南宋朝廷只得靠着滥发纸币来蒙混过关。
后来,史弥远去世,宋理宗就犹如一个急于证明自己能力的孩子一般。所以,他在没有征得群臣的同意下,就草率地对蒙古出兵了,结果引来了蒙古的征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