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请老师教子,老师:皇子不听话能打吗?朱元璋只说了4个字

2020-11-19 16:10:08 作者: 朱元璋请老师

明太祖朱元璋生于1328年,于1368年建立了明朝,作为一个农民出身,却在40岁的时候就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朝的人物,朱元璋的一生是充满争议的。比如,因为他出身农民,而且曾经做过乞丐,很多文学作品喜欢将朱元璋塑造成一个猜忌、暴躁、并且没文化的人,那么事实是这样的吗?

并不是的,相反,朱元璋是一个相当有文化的人。可以说,在他那个时代,真正能够比朱元璋有文化的人,没有几个。除非是那些隐士高人,像刘基、宋濂这样的人基本是没办法在文化上和他相提并论的。朱元璋正是因为吃了小时候没文化的亏,所以后来特别注意学习文化,不仅仅自己努力学,他还要求自己的孩子努力学文化。

比如对于自己的嫡长子朱标,朱元璋在文化学习上面就要求特别严格。他一方面自己亲自督导朱标学习,另一方面则是专门为朱标请了一位当时名满天下的文人教导朱标——也就是前文所提的宋濂。作为名人、名师和当时著名的大儒的宋濂,对这门活却有些不愿意,因为他有些担心。

当时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的要求高,检查又频繁,而且朱元璋这个人对自己的亲戚还特别爱惜,所以宋濂就在想了:这事儿能推掉就推掉吧!万一给皇太子教出了什么麻烦来,到时候这位精明又爱子心切的皇帝还不得扒了我的皮?于是他问了朱元璋一个很“大胆的”问题:小孩子如果调皮,我能打吗?

其实问出这个问题,宋濂估计就在想了,哪怕挨一顿皮肉之苦,也要把这个差事给推掉。因为在古代君臣之间是有明显的等级区分的,宋濂虽然被朱元璋聘请为朱标的老师,但是他同时还是朱元璋和朱标的臣子。他一个臣子,居然问朱元璋能不能打他的太子?宋濂想,要是自己是朱元璋,这一顿板子是跑不掉了,不过这也正好把这个棘手的工作给推掉。

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回答了他4个字,却让他无法反驳,同时还让他对朱元璋产生了深深的敬佩。先说宋濂这个人,前文把他和刘基相提并论,是因为他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他的文学天赋是很高的,另外也有一些治理地方的业绩,被朱元璋称作“开国文臣之首”。

不过,文人都有些脾气,何况宋濂还不是一般的文人,即使是在朱元璋起兵之前,宋濂在元朝时期那也是过得不错的,元朝曾经专门召集他去元朝朝廷做官,由此可见,他在元朝的社会地位并不低。这一点也可以在他后面修著《元史》看出来,在当时有很多人反对为残暴的前朝修史,但是宋濂大力坚持,可见他是受了前朝的好处的。

朱元璋刚刚请他做朱标的老师时,还是在1360年。在当时的宋濂看来,虽然朱元璋打仗有一手,但是他毕竟是个低贱的农民出身,没什么文化,不比他这样的饱学儒生,所以他包括其他的一些文人对朱元璋都是有一定思想上的优越感的。而朱元璋为了治理天下,也对他们礼遇有加,还专门建立了“礼贤馆”,供养宋濂等人。

但也正是这样的出身,使得宋濂并不是很想去教育朱标,搞文学、治理地方、出谋划策这些都还是好说的,因为是公事,可是教导太子这种事情,就有一点儿朱元璋的私事的味道了。本来朱元璋就是个火爆的脾气,万一他在对孩子的教育上面护犊心切,自己好心教育弟子还被朱元璋狂扁一顿,那找谁诉苦去啊?

所以有了他对朱元璋的这个问题。如果朱元璋说不能打或者其他比较庇护朱标 的话,宋濂刚好顺水推舟就把这件事情推掉了。在宋濂的心中,朱元璋大约还是会比较小心眼儿的。不过他们只看到了平时朱元璋在监察百官和部下时的小心眼儿,却没有看到朱元璋这个人气度广大,目光长远的一方面。

首先他自己就是一个当时的博学者,比如朱元璋的书法,写得特别的刚正大气,即使是历史上的书法名家,论气度,能与他比的也没有几个。同时朱元璋对《道德经》的认识也远超当时的文人和历史上的大多数文人,他甚至专门为《道德经》写注释,以留给后人来参考他的思想,他首先在书的前面写了一段类似于自述的话: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