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书》中的监察思想,官与民之间的相互监督

2020-11-19 16:08:37 作者: 《商君书》中

"横扫六国并八荒,纵横四方定九州",秦朝作为中原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为后来的朝代奠定里许多基础,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秦国的强大不仅仅因为大秦铁骑所向披靡,如果没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与政治能力的支持,秦国也不会从七国中脱颖而出。经济实力与体制的科学与先进程度是秦国强大的根本原因,而这些制度的重要奠定者便是商鞅,商鞅的作为法家学派的重要思想家,他在秦国引领的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强大构筑了基石,成为了富国强兵的根本。

商鞅的变革思想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商君书》中,这本书作为商鞅思想的结晶,是一本极为出色的治国方略,不过天下万物,盛极必衰。秦始皇为天下奠定了法制的基础,所以那时候即使商鞅被处死,但是他集毕生之力的思想结晶,依旧被人们所拜读。不过后来汉朝独尊儒术,儒学地位至高无上,这本法家思想的结晶开始渐渐被埋没。其中的治国理念虽然在后世有些背离时代发展的方面,但其中也不乏有远见的卓识,官民监督的思想为后世的监察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政治清明需要强力的监察体制,而《商君书》也对此做出来阐述。

1、商鞅与商鞅变法

商鞅姬氏一族的后人,由于自己的祖先属于卫国国君,所以商鞅又叫做卫鞅。虽然在那样一个年代了,血统的高贵对于一个人的前途与命运有着极大的关系,但是由于世袭爵位的原因,商鞅只是普通的"士"级阶层。"士"级阶层带来的士人文化先秦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卫鞅作为士人的一份子,自然有着士人力求致仕的特点。早年的商鞅颠沛流离,在七国之间兜兜转转。再开始他投奔魏国,在卫国国相公叔痤府上当门客。后来公叔痤因病在家静养,魏国的国相一职就空闲出来。魏惠王讲求师出有名,对于商鞅这种无名之徒内心极为不屑。前途无望的商鞅奔赴秦国,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

图一,商鞅画向

当时的秦国秦国国力衰弱,经济落后。秦国急需一场变革来改变这一衰退的迹象。秦孝公与商鞅的遇见,开启了这场改革。商鞅变法最主要的目的,是打造秦国发展的框架,革除旧弊,开创新生。以法律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采用连坐制,一人犯法,若家人,邻居不举报揭发的,一律一同罪论处。军队实行军功制,士兵间禁止私斗,战场上依据杀敌数量来决定军功,军功累计到多少可以加官进爵都有明文规定,即使是贵族也必须遵从这样的法令。在经济上,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改乡为县方便国家管理,对于地方县令由朝廷直接任免等等。

图二,商鞅变法插图

改革阻力是必然存在的,特别是触及了利益集团固有利益的改革,这也是商鞅最后落得五马分尸的原因,不过虽然商鞅被处死了,但是他的改革却成功了,他的改革彻底的革新了秦国的体制结构,将最早期的法制思想贯彻到了秦律的灵魂之中。在变法的影响之下,秦国走出困局,经济开始发展,军队实力迅速增强,逐渐体现了一统天下的征兆。

2、《商君书》

《商君书》就是商鞅变法的思想结晶,是法家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千年的传承下来,到了今天《商君书》还存有称26篇。其中详细论述了关于法家思想指导下如何管理国家,是国家富国强兵的方法。《商君书》最为著名的思想便是着"强国弱民",而所有的改革举措也是围绕着这一中心所进行。"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强,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故曰: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

图三,《商君书》封面

先秦法家的思想中能够实现国家千秋万代的,首要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统治的百姓,这也正是所说的"弱民"而这种弱的方式依靠严苛的法律来实现。通过法令的约束,从而使百姓顺从统治、朴实忠厚,这样才不会发生农民起义,改朝换代的风险,而君主自然也不用担心自己地位不保。其次《商君书》也是最早提出人性本恶观点的先秦典籍,统治者需以恶治善,重刑轻赏也就是以严苛的法律作为统治的约束力,才能使国家强大。在26篇典籍中这些思想皆有体现,其中包括了官民监督的监察思想。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