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生重义,即使赌上自身性命也要完成诺言的一类人

2020-11-19 18:29:26 作者: 轻生重义,即

(图一、《韩非子》)

韩非子曾在书中记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此种的意思是,儒家子弟凭借自己的才华能力来扰乱法度,但行侠义之人则是凭借自己的武力来触犯禁忌。这两种人都不是韩非子看得起的。

但是,史书昭昭文人记述流传千古的数不胜数,可这行侠义之人却鲜有人为其作传注序,他们的故事也鲜有人知道的很详细。太史公在《史记》中记载了一篇名为《游侠列传》今天我们在这里了解一下昔日的游侠都是什么样的一类人。

(图二、太史公司马迁)

和儒家文人相比,游侠的行事风格多为率性而为,重义轻生。同文人善用权术来争取高官厚禄不同,游侠之中有人只是斗大字不识一筐的农民,也有富甲一方的名门豪士,也有品行高洁坚守道义的普通人。不过文人之中还有如季次、原宪一生都是平民百姓的人,不过他们有着君子一样的德操,一生坚守孔子的道义不与当时的世俗苟同,即使一辈子住在草庐之中,身着布衣,食不果腹,忍受着世人的冷嘲热讽也不放弃自身的坚守,也当为我等后人尊敬。

以前的游侠们,行事风格上虽然肆意洒脱不遵守法度的要求,但是他们有着很高的道德水准,他们甚至敢于为了自己的道义,明知此事不可为即使丢失性命也要完成,说话讲信用,而且言出必行,碰上他人危难,拼尽全力也要帮助此人脱困出险,是为侠者风范。即便自己经历了生死存亡的考验,也不会自夸自炫,这也就应该是游侠这一类人,值得被他人歌颂的吧?

而且这世间本就不会有什么一帆风顺的事,昔日孔子也曾遭到他人的关押,经受牢狱之灾,管仲也曾经受过镣铐之刑,吕尚也曾经在棘津碰上困厄的时候。这些被世人所称颂的人都曾经经历过人生之中的困苦时刻,我等也就不要说那些生存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了,他们的灾祸又怎么能说得完呢?

世人又有俗语曰:"何知仁义,以飨其利者为有德。",这话的意思就是不要去管那些仁义的区别了,那些得到既得利益的人就是有德行的人,而那些死去的人也就是被世人遗忘了,可能成王败寇就源自于这样的事情吧。一如首阳山上饿死的伯夷,也没有影响文王和武王的声望:又或是盗跖的凶残行为,在其死后他们的党徒也一直称颂并流传于世间。由此可以看出 在这世间被人们所称颂流传的,不过是他们所做的功绩,而能让人记住的却是他们的事

(图三、平原君赵胜)

迹。

古代的平民侠客基本上被记录的是没有多少的,但是依然有像平原君信陵君这样因为是君王的亲属,仰仗着封地和官爵坐拥富贵,凭借自身的权利和财富包揽天下的贤才,而在各诸侯国中名声显赫,这好像是顺风呼喊,声音并非更加洪亮而是传得更加远,但这样的行为也不能算得上是侠者风范啊。所以说平民侠客者或者只是由于一时受空间的影响而没有声明,但是他们的事迹或多或少还是会有所流传的。

就好比曾经的鲁国有一个叫朱家的人,鲁国人都喜欢儒家的思想,但是朱家却因为是侠义之士而闻名天下。但是像他这样的人,始终不敢夸耀自己的才能,也不自恃自己交好天下英才,对于他施加给他人的那些恩德,也从未想过他们的回报,更是害怕再见到他们。

救济别人的困难,他深知要从解决他人的贫困开始,尽管那时他的家中也没有剩余的钱财,就连他自己的衣服连个完整的布都没有,坐着牛拉的车子,但一心帮助别人度过危难,他对自己也可能没有这么用心过吧。可能他帮助的人中最著名的人就是季布,这位后来地位尊贵的将军,但是他始终不与季布相见,并为此出了函谷关往东离去,沿途的人们都希望与其交友,

(图四、季布像)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