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造反者的札记——十三路诸侯

2020-11-20 12:05:42 作者: 一个造反者的

回忆总是慢慢慢慢地让我情难自已。记得是崇祯七年(1634年)五月,皇太极这家伙再次率鞑子兵绕过山海关防线,从蒙古犯边,攻入宣府、大同等晋北地区,威胁京畿。

崇祯帝睡不着了,急令宣大总督张宗衡率总兵曹文诏、张全昌等部全力抗击,又先后从陕西、河南调动洪承畴、左良玉、汤九州诸部参加抗击。

坦率地讲,这其实等于拆东墙补西墙,朝廷这样做的结果是:补了西墙跨东墙。陕西、河南等地兵力空虚了,我们义军便有了可乘之机。

我在汉中诈降,虽然这严重地欺骗了陈奇瑜和崇祯帝的感情,但我不会难过,我脱险了,后来我与老伙计李自成分头进攻西安周围州县和甘肃庆阳、巩昌、平凉一带,阵仗弄得很大。

那年闰八月,鞑子兵撤出长城一线后,洪承畴这家伙回师陕西,陕西等地的局面也随之改变。崇祯帝喘过皇太极这口气后,立马着手收拾我们义军,主要是收拾我张献忠、我兄弟李自成,九月,檄令河南、湖广、山西、四川的官军分四道入陕会攻:

河南兵挺进同州、华州一带;

湖广兵控扼西安府的商州、洛南等地;

四川兵北上汉中府的汉中、平利、兴安等地;

山西兵西进西安府的韩城、蒲州等地。

此外,朝廷还调集防边的二万官军进入陕南参加会战。

因为我的原因,明廷和地方官员纷纷上言指责陈奇瑜招抚误事,崇祯帝在那年十一月下令把陈奇瑜撤职,下狱,最后将他发配边疆。对于陈奇瑜,我只能说抱歉,他是个好人,但乱世不相信眼泪,他也不该相信我。

十二月,我们的崇祯帝提升洪承畴为兵部尚书,再次总督山西、陕西、四川、湖广、河南军务。据说官军内部发生了一次兵变,洪承畴那时在平叛。

没人搭理我们,我们趁机攻克关中和甘肃东部一带地区,等洪承畴搞定了兵变回头看时,我们义军已经向东分道进入河南,集结于南阳、洛阳间。

这是自飞渡黄河以来,我们义军第二次大规模进入中原地带。

义军的声势十分浩大,河南巡抚玄默应该很难受,因为我们再次跑到他的地盘上闹事,作为一个纯粹的书生,他又被吓到了,赶紧请求支援。

我们到了河南境内,兵分三路:

一路由陕州渡河,北上攻掠山西平阳等地;

一路由武关经南阳地区进兵湖广襄阳;

一路由卢氏县向东攻掠河南各府县。

不久,进入山西的义军又从河南怀庆一带渡河,南入归德府;入湖广的义军也经郧阳、上津再入河南南阳。这样,大部分义军都集中到河南境内。

皇帝小儿立即诏令洪承畴东出潼关,进入河南征剿,并从各地抽兵调将参加会剿,中原大地,千里平原,都是开阔地带,无险可据,皇帝小儿当时想在河南一举剿灭我们。

我们为什么偏偏对河南情有独钟?要知道河南是大明的腹心位置,在这里活动很容易遭到四面围剿,风险是很高的。

老话说得好,富贵险中求。我们每次在别的地方遭受重创,总要想办法跑来河南,因为这里很好补充人马,有利于恢复元气。

要知道河南人口众多,又遭遇连年大旱,没饭吃的人实在太多,大明朝廷仍然在这里征收重税,我的伏羲,这不是逼百姓为寇吗?我们来到这里,只需要亮一下大旗,比方说“闯王”旗,我张献忠的“八大王”旗之类的,就有大批饥民踊跃加入,旗帜打到哪里,饥民跟到哪里,所以,你说,拉队伍谁不想来这里?

记忆带我回溯到崇祯八年(1635年)初,我们攻占汜水、荥阳、河阴、荥泽等县,进军广武山。为了粉碎官军的围剿,商讨作战方略,十三家、七十二营义军共二十余万人在荥阳一带聚会。

最开始我们结盟的是三十六营,但这条路不好走,分分合合、起起伏伏后,现在仅存十三家,能够在艰难中生存下来的,都是精华:闯王高迎祥、八大王我、老回回马守应、曹操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

聚会中,李自成这家伙又出尽了风头,他提出了联合作战、分兵迎敌的办法,即把十三家义军分成东、西、南、北四路,四路出击和敌人作战,把我们的主力放在官军兵力薄弱的东面,而西、南、北三面全力抵挡拖延官军重兵,为东路军创造打大胜仗的条件。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