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起义军,秦二世为何只能调出囚徒军团,大秦关中甲士去哪儿了

2020-11-21 00:49:04 作者: 面对起义军,

秦并天下,太平盛世却并没到来,始皇帝的雄才伟略也并没有遗传给胡亥。仅仅在秦二世继位两年之后,随着大泽乡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一声怒吼,曾"奋六世余烈"而大出天下的秦帝国,迅速滑向了灭亡的深渊。

虎狼秦军:秦兵马俑形象

在秦帝国走向灭亡的整个过程,曾经的虎狼秦军的表现,却很有问题。在不少人传统印象当中,秦军就应该是那种虎狼形象,他们应该且必须是闻战则喜的一类人,他们应该为拯救秦而抛头颅洒热血...

然而,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大多数时候秦军在与起义军交手的战场上,扮演的角色都往往很不堪——不但对六国残余贵族们不能有丝毫优势,而且就算是针对陈胜吴广此列斩木为旗的农民起义军,也是一溃千里,毫无存在感。

缺席的虎狼秦军

陈胜吴广的大将唤作周文,以庶民之众对阵披坚执锐的秦军,虎狼秦军竟不能制,仅仅几个月,从大泽乡到函谷关,周文走上了自己的高光时刻——这是当年六国诸侯都做不到的事情,而今庶民之众竟可以做到!

当时的秦帝国面临的局面已然是如此这般了:《史记•陈涉世家》记载"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数十万,至戏,军焉"。

迅速崛起的起义军

对于这段重大史实,司马迁仅仅用了十六个字,可谓惜字如金,字数虽然少,但透露出来的信息量那可是非常大的:首先,是说周文已经进逼函谷关了;其次点出周文手下的庶民之众已然拥有数十万,战车也有数千;最后,介绍了周文的决策,周文选择驻军于戏,这是一种观望,同时也是向秦二世为首的关中大秦的一种赤裸裸的扬威和威胁。

扬威的起义军首领周文

戏在何方?戏就是戏水,就在骊山附近,所以这种扬威对秦二世的震动是非常大的,按人之常情,此时必然要最快速度拿出精锐来加以铲灭如此“逆贼”,但实际上,在秦二世以及广大秦军眼里,此时的起义军几乎已经不可消灭了,从大泽乡到函谷关,所当者必破的不再是虎狼秦军,而是庶民之众,甚至整个大秦的中枢都做出了奇怪的反常反应,该有的精锐没有,反而选择一帮看着就靠不住的人,是要破罐子破摔吗:秦令少府章邯免郦山徒﹑人奴产子生,悉发以击楚大军,尽败之。周文败,走出关,止次曹阳二三月。章邯追败之,复走次渑池十余日。章邯击,大破之。周文自刭,军遂不战。

虽然,解决了危机,但秦帝国的中枢对正士气大振的起义军的处置反应多少显得很诡异——他们选择让少府章邯赦免囚徒、奴隶后代们,打开武库武装这些人,然后让这些人担负起拯救大秦的任务。应该说,这段记录实在太过于诡异,以至于很多人甚至第一时间就开始怀疑这段记录也许是被伪造的。

被秦法虐待的囚徒和奴隶

为何呢?秦帝国在关中之地,难道再没有一兵一卒,竟要赦免囚徒奴隶;满朝文武,竟然找不到一御众大将,竟要启用少府文职?需知囚徒奴隶本就为秦法不容,秦法更是穷极对此类人的歧视,再说少府乃皇家各项事务的管理者,章邯既然是少府,与处理内政以及协助管理匠造比起来,是必然缺乏必要的军事经验的,种种行径无一不透露出一股子饥不择食的慌乱与诡异。

应该说,这段记录反应的秦中枢的慌乱与诡异是很明显的,那么,这份记录的真实性到底怎么样呢,会不会是司马迁为了抹黑秦朝而捏造的呢?

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

当然不可能!司马迁的《史记》不但有着"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而且作为汉王朝的头号死敌项羽,尚且被司马迁安排进了帝王本纪之中,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更是明确自己写史的目的——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话说回头,司马迁连汉武帝都敢编排,怎么可能会伪造这么一段历史呢?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