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室的隔辈亲,因儿子继位的皇帝,其实并不比儿子差

2020-11-23 12:51:32 作者: 古代皇室的隔

凡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的小孩,基本上都特别幸福,因为隔辈亲,一直是中国的传统。中国从古至今,都有隔辈亲的存在。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的隔辈亲。这几位皇帝,因儿子优秀,给自己加了分,最终顺利继承了皇位。不过虽说他们沾了儿子的光,可他们其实并不比儿子差。

一、唐肃宗李亨

唐玄宗本来册立次子李瑛为太子,可是李瑛遭到武惠妃构陷,被废为庶人,最终被赐死。废了李瑛之后,唐玄宗一度感到很郁闷,他不知接下来,应该选谁为继承人比较好。

唐玄宗有30个儿子,按理来说是不缺继承人选的,不过人数太多,也就留给唐玄宗一个难题,到底选谁好呢?最后,他另辟蹊径,从自己孙子身上,找到了答案。

有一个人,史书上这样记载他:“宇量弘深,宽而能断,喜惧不形于色。仁孝温恭,动必由礼。幼而好学,尤专《礼》、《易》,玄宗钟爱之。”

这个深受唐玄宗喜爱的人,就是他的孙子李俶。

唐玄宗在烦闷之时,询问了一下李俶的功课,没想到李俶对答如流。唐玄宗原本就喜爱这个孙子,这次李俶的表现,一下让唐玄宗觉得,将来他一定会是个好皇帝。于是,他就将太子之位,封给了李俶的父亲李亨。

李亨就是后来唐肃宗,而李俶就是后来的唐代宗(李俶被封为太子后,改名为李豫)。在《旧唐书》中,对唐代宗李豫的评价是:“古之贤君,未能及此。”

可以说,这是一个极高的评价,但其实,他的父亲李亨也不差。

李亨在灵武登基后,封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任命郭子仪推荐的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奉诏讨伐。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成功击败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总的来说,唐肃宗是位乱世天子,他在致力平叛的同时,还能试着解决唐玄宗时期出现的各种弊端,为后世打下一定基础,还是值得肯定的。

二、明仁宗朱高炽

唐玄宗有30个儿子,所以在立储一事上犯了难。而明成祖朱棣就3个儿子,却也在此事上犹豫不决。这是因为他的长子朱高炽,原本该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可朱棣却嫌弃这个儿子“不类我”,就有点想传位给次子朱高煦。

这时候,朱棣就找来一个他十分信任的人,便是翰林学士解缙。他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告诉解缙,问对方该怎么抉择。解缙本就不同意朱棣废长立幼,因为这是违背明朝祖制的。

不过,解缙知道就算劝,也不一定能够打动朱棣。思来想去,他干脆不提明朝祖训,也不说朱高炽多么优秀,反而只回答三个字:“好圣孙。”

果然,朱棣一听,立马就不再犹豫,决定册立朱高炽为太子。

解缙口中的这位“好圣孙”,就是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据说朱瞻基出生那晚,朱棣梦见朱元璋将一个代表权力的大圭送给了他。醒来之后,见到已经出世的朱瞻基,朱棣说道:“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接着,朱棣仔细看了看朱瞻基,发现他脸上一团英气,长得很像自己,又急忙说道:“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当时朱棣还是藩王,这一切征兆,都推动了他发动靖难之役的决心。因此朱瞻基从小,就深受爷爷朱棣喜爱。

就这样,朱高炽顺利继承了朱棣的皇位,即明仁宗,朱瞻基就是明宣宗。明朝的“仁宣之治”,说的就是他们父子俩在位时的功绩。《明史》评价朱瞻基:“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

不过对比之下,其父朱高炽也并不差。朱高炽早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就开始留守北平,帮助父亲保住后方。后来朱棣即位,数次北征,他又以太子身份监国。早就积累丰富治国经验的朱高炽,虽然仅在位10个月便驾崩,可他在后世的口碑极好,《明史》称赞他:“东宫监国,朝无废事……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