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总会有磕磕绊绊,总会有庸人自扰,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难,面对生活的不易和叹息,总有这些个时刻,需要我们从彼此的语言、彼此的鼓励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于是我们便看到了希望,于是我们便凝聚了勇气,于是我们便有反抗逆境和困境的动力。
与其悲观盲目,不如乐观向上,保持积极奋进、乐观的人生态度,那么面对生活中的坎坷和荆棘,似乎也能笑着从容面对。
苏轼曾为朋友董传写过一首留别诗——《和董传留别》。诗中苏轼向好朋友传达了真挚的祝福,盼望朋友能够有朝一日金榜题名,扬眉吐气,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董传当时的生活非常贫困艰苦,他的身上往往是包裹着粗糙的衣物劣质的布料,虽然他的生活条件很艰辛,但他却是一个饱读经书的文化人,他的心胸中有着无穷的学问,他整个人虽然处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依然能够光彩照人。
《和董传留别》 北宋.苏轼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全诗都在苏轼看着朋友要去参加科举考试,希望朋友由此榜上有名,摆脱此时的落魄困境,乐观豁达的心态,仿佛已经能看到这之后诏书上写着友人的名字。
作者借这首留别诗表达了对朋友最真挚的祝愿,字里行间都是作者对朋友的仗义之言和美好祝愿。
哪怕是朋友现如今“麤缯大布”,但是依旧“气自华”。现如今朋友要去参加科考,即便囊肿羞涩没有马车大妈,但是可以看一下那行走的“择婿车”也不妨多事。最后还是祝愿你能金榜题名,在“黄色的诏书”上添上你的名字。
虽然这是一首送别诗,但是在这样窘迫的环境下,苏轼依旧不忘打趣朋友多看看“择婿车”,可见苏轼的性情。
他的一生都充满了乐观和豁达,他笔下有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的勇敢和豁达;“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
有着“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淡雅和滋味,有着孤身一人独自闯荡,历经沧桑变化时依旧可以从容面对的乐观和从容。
不论遇到何种命运,遇到何种挫折和困境,苏轼都能将其中愁苦滋味融入到创作中,变成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变成这人世间独一无二的经典,在这字里行间中我们能感受到苏轼的豁达和从容。
苏轼能成为世人所崇敬和喜爱的古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被命运扼住喉咙的时候,没有放弃挣扎,而是在困境发生时依然保持着洒脱和自适。
旁人看来不堪的命运,在苏轼眼前仿佛都会变得宽阔,旁人看来平淡无趣的命运,在苏轼眼前仿佛都会变得妙趣横生。
苏轼这一生饱经忧患,尝遍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人情冷暖,但依旧有着自己的狂放不羁、豁达乐观的良好心态。
苏轼相比较李白浪漫传奇的色彩、相比较杜甫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似乎更加“接地气”。
他的际遇几乎符合世人大多数的情况,或是怀才不遇,或是挫折不断,但似乎他的坎坷挫折要比一般人还要多。
他对于自己的人生,或许曾经产生过自暴自弃的失落,但他从未忘记初心,他有着独属于自己的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他受过了很多苦难,但他能够真真正正的做到以苦为乐,并安然余生。
他的人生苦难被他内部消化,独自吞咽,从而转化为他丰富的人生经验。他的文字曾经宽慰了多少人,他的精神曾经感动过多少人,他的魅力让他在茫茫几千年的文明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