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忠报国 感义捐躯 ——唐代著名少数民族将领李多祚

2020-11-24 14:33:21 作者: 以忠报国 感

王同皎也请求道:“陛下,此事势在必行,不容犹豫。官兵就在门外,立刻就进宫即可保陛下重登宝座。今日之事如不成功,陛下岂能自保?”

中宗李显一露面,张柬之等众人便依照预定计划行动。李多祚带兵直奔武后居住的迎仙院。

张易之与张昌宗听见人声喧哗,出来一看,知道出了意外。但此时已难以脱身,众兵士奉命追捕,杀死了“二张”,并砍下了头颅。

此时武后正在休息,李多祚率兵进入院中,命令侍卫人等退出,张柬之等走了进去。

武后问道:“为什么这么吵闹?你们怎么这么大胆,敢进里面来?”

张柬之说道:“请陛下恕罪。张易之张昌宗犯有叛国之罪,臣等特来诛除。他俩已经伏诛。这件事未能事先奏闻,深为遗憾。”

武后一眼看见自己的儿子中宗李显,大声叱道:“也有你!赶快回去。他俩已死,你也该称心了。”

桓彦范迈步上前道:“臣斗胆冲犯陛下,太子不能回去。先帝以太子付与陛下。陛下早当将皇位传与太子。今求陛下退位,太子登基。”

听到这些话,武后非常镇静,逐一一看过面前的官员,她又看到了李湛,他是武后早年心腹李义府之子,便说:“汝亦为诛易之将军耶?我于汝父子不薄,乃有今日!”李湛羞愧地说不出话。

又看到宰相崔玄暐,质问他:“他人皆因人而进,惟卿朕所自擢,亦在此耶?!”崔玄暐答道:“陛下,臣等都感戴陛下的深恩厚德。陛下自然知道,臣等今日所为正是酬答陛下的德意。”

由于张柬之谋划周密,不过半小时,政变成功。张柬之等人离去,留下李湛看守武后。

神龙政变又被称为“五王政变”。因为政变成功后张柬之被封为汉阳王,敬晖被封为平阳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王,袁恕己被封为南阳王,崔玄暐被封为博陵王,时称“五王”。

李多祚由于协助张柬之等人除掉了张易之等权臣,扶唐中宗继位,受封为辽阳郡王,食封八百户,其子李承训为卫尉少卿。据史书记载:唐中宗准备到太庙,命李多祚与安国相王李旦登辇伺侍。

(二)景龙政变

景龙元年(707年)七月,节愍太子李重俊与兵部尚书魏元忠通谋,命左金吾大将军成王李千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咤忠义等人,矫诏以左右羽林兵及千骑三百余人发动兵变。政变失败,中宗李显杀太子重俊,史称“景龙政变”。

政变的起因是:李显的皇后韦氏想以武则天为榜样做女皇。韦氏先是学武则天的样子,在中宗上朝时,她就坐在帝座斜后方的帐幕中垂帘听政。接着加封一个游方和尚慧范银青光禄大夫、上庸县公的官爵,这是个“以妖妄游权贵之门”的花和尚,但是中宗和韦后却倍加器重,经常一起鬼混。宰相们无论怎么劝谏,都无济于事。

神龙政变后,武三思失去权势。然而,武三思极有心计,通过上官婉儿搭上了韦后。韦后亲自作媒,把太子之女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太子与武三思成了儿女亲家。

韦后为了自己的利益,竭力向中宗建议重用武三思。于是,中宗下诏,拜武三思为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

这对张柬之等拥立中宗的定鼎功臣不啻是个重大打击。张柬之等人秘密求见中宗,劝中宗不要养虎为患。

大臣桓彦范上书反对,奏道:“伏见陛下每临朝听政,皇后必施帷幔,坐于殿上,参闻政事。愚臣历选列辟,详求往代,帝王有与妇人谋及政事者,无不破国亡家,倾朝继路。以阴干阳,违天也;以妇凌夫,违人也。违天不祥,违人不义。《书》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易》曰‘无攸遂,在中馈’。言妇人不得干政也。”意思是说自古以来,凡是有让女人参与政事的帝王,无不破国亡家。桓彦范后被武三思害死,张柬之从此失宠。

事实上,中宗也不可能听从劝谏,违背韦后的意思。因为在长期的幽禁生活中,他与韦氏患难与共,相濡以沫,感情相当深厚。在房陵二十年,两人倍尝艰辛,李显每闻有朝廷敕使至,辄惶恐欲自杀。韦氏就会说:“祸福无常,宁失一死,何遽如是。”中宗向韦氏私誓:“异时幸复见天日,当惟卿所欲,不相禁制”。现在他重新坐上天子龙椅,拥有了天子的权威,怎么能不对妻子回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