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忠报国 感义捐躯 ——唐代著名少数民族将领李多祚

2020-11-24 14:33:21 作者: 以忠报国 感

在韦皇后的安排下,韦氏家族的人进入了中央的政府机构,堂兄韦温是礼部尚书,其他人有的做了将军。为了巩固地位,韦皇后还和武三思勾搭成奸,武三思最后成了控制政权的实际上的天子。

中宗对武三思毫不介意,和韦皇后一同听政回到后宫后,自己在一边观看武三思和韦皇后在床上下棋。

神龙二年(706年)十月,洛阳流言四起,说“当今皇后与武三思有通奸行为”,中宗因谣言不息,觉得有失颜面,决定迁回西京长安。这一年秋,中宗立第三子李重俊为太子,韦氏因李重俊不是自己亲生,劝阻过中宗,但中宗在这件事上没有听从韦氏的意见。

另外武三思的儿媳、中宗和韦后最宠爱的女儿安乐公主不但骄横,而且她有着同母亲一样争强好胜的性格,野心勃勃。她竟然异想天开地想做“皇太女”,这样将来就能继承皇位做女皇帝。她常常说:“连侍妾出身的阿武尚能做皇帝,我是公主,为什么不能当皇太女?”

由于中宗软弱,此时宫廷中一片混乱。有一天,李重俊目睹了韦氏与武三思私通的场面后,怒火中烧,认为丢尽了李家颜面,决心也像当年他的祖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一样,诛灭武三思,逼中宗退位。

他经过仔细分析,觉得满朝文武中唯有辽阳郡王李多祚忠诚爽直,值得信赖,便去向李多祚寻求帮助。李多祚对武三思的擅权也很愤慨,此时见太子流泪向他倾心诉说,很受感动,决定帮助太子起事。为了成功,李多祚还联络了部将李思冲、李承况、独狐之等人协助太子。

志载:“即以先天二年(713年)岁次癸丑九月壬戌朔二十四日乙酉,迁葬于洛州河南县伊汭乡之平原,礼也”。

正是因为李唐王室对李多祚遇难持有褒奖的态度,所以先天二年(712年)李多祚这一蒙难的家族才能以昭雪,将其依理改葬。

李多祚葬洛之因

自北魏以来,由于上层统治者的宠信与支持,佛教更是盛极一时,而洛阳的佛教信仰也非常盛行。

根据徐松《唐两京城坊考》记载,洛阳城有大量的佛教寺院,而城南的龙门地区自北魏后期以来就是佛教信仰的重要地区,分布着大量的佛教寺院。特别是武周王朝以来,中国佛教受到封建王权高度推崇,在这一文化潮流的影响下,唐代的龙门地区由于优美的风景与浓厚的佛教风气而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丧葬区。另外,还有许多达官贵人、善男信女在这里或开窟造像,展示自己对佛教的虔诚;或争先恐后崇饰寺庙,唱道于晨曦;或广树幢塔,立茔于左右。

而李多祚在武则天时期活动于东都洛阳,洛阳有他许多美好的回忆,而长安则是献出生命的地方,故在他被杀后六年由长安迁葬洛阳,埋葬在万安山西龙门的伊水之滨,永远与山清水秀的龙门为伴,这也许是寄托了李多祚生前的夙愿。

使李多祚改葬于龙门成为事实的是他的闺女呼野利夫人。李多祚的儿子及女婿在景龙政变中全部遇难。据张乃翥、张成渝在《读龙门山新出土的唐李多祚墓志》考证,李多祚的女儿这时已经皈依佛门,取名尼意满,他的这次改葬仪式是由其嗣姪李承风和已经进入尼道的女儿尼意满主持的。

神龙三年(707年)七月一天深夜,太子李重俊和李多祚、李思冲等人假称奉皇帝紧急诏令,率羽林军300多人袭击武三思的府第。武三思正拥着侍妾饮酒作乐,儿子武崇训也陪坐一旁,安乐公主进宫还没有回来。羽林军一拥而入,杀死了武三思父子及全家。随即又命左金吾大将军成王李千里及其儿子天水王李禧分兵把守各处宫门,自己同李多祚一起杀入肃章门,直奔中宗、韦后的寝殿。

中宗与韦后、上官婉儿以及安乐公主等人夜宴方罢,忽见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前来报告,说太子李重俊谋反,已带兵杀入肃章宫。中宗李显吓得浑身发抖,韦后大骂:“我早说过你这儿子不是个东西,你不听我的话!”这时上官婉儿说:“玄武门坚固可守,请皇上皇后立即登上玄武门楼,一来可暂避杀身之祸,二来可宣布紧急诏命,征调兵马讨逆。”

中宗、韦后便跟着上官婉儿来到玄武门,上了门楼,上官婉儿老谋深算,便以中宗的名义令刘景仁立即率领在玄武门值夜的一队飞骑百余人,严守门楼,抵御叛兵。这时,李多祚已经领兵来到玄武门,见中宗在门楼上,又有飞骑守卫,便不敢贸然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