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船检|隋朝负责船舶建造和管理的官员有哪些?

2020-11-27 20:04:23 作者: 史说船检|隋

南北朝末年,隋文帝杨坚发起灭陈之战,并派遣御史大夫杨素、御史元寿,任命行军总管李衍等人,分别于长江上游(今四川奉节东)、淮水流域和长江下游(今湖北襄阳)三地,建立造船场,监督战船制造。

负责战船监造的御史杨素,批量建造了“五牙”楼船战舰至少4艘,定型10余种其它舰船种类,如斗舰、楼船、黄龙战舰、平乘、舴艋、轻艓等;御史元寿监造了远征高丽的海船300艘。这表明隋朝战船建造检验有了长足进步,在其种类、型制和结构方面,有了固定设计和质量检查规定,如《隋书》和《资治通鉴》都记载了“五牙”型制:五牙:上起楼五层,高百馀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

公元589年,延州水战中,杨素水军乘四艘“五牙”舰,大破陈国水军,为推翻陈后主统治贡献了巨大力量。隋朝“五牙”战舰的船模,现陈列在北京军事博物馆的古代战争馆里。

隋朝“五牙”楼船战舰/网络

隋朝的国家管理机构实行“三省六部制”。工部下设水部司,掌舟船、津梁,公私水事,长官为水部侍郎。另外,舟船的建造和管理,还归司农部门的都水台下设的船局负责。

漕运管理体系延续曹魏政权的体制。三国时期魏国专门设置有管理漕运的监运谏议大夫一职,隋朝依然沿用。隋朝重视漕运事务的开展,还设置了舟楫署机构,掌船舶安全和公私漕运。署设令、丞各一人。管理各津口关卡的官吏称为舟楫尉。舟楫署的上级是都水监,公元603年都水监改为都水使者。

隋朝大运河未开通前,隋朝运往京城长安和陪都洛阳的漕粮需经激流凶险的黄河水道。公元605年,隋炀帝开通了宽十余丈、长800余里的大运河,连接五大水系,将隋朝北方的政治军事重心与南方经济重心联为一体,成为历代漕运要道。

公元605年、 615年和616年,隋炀帝沿大运河三下扬州。为了建立龙舟船队,隋炀帝派高官及相关人员去往江南大批量造船,这些相关人员,应是专业船只监造人员,包括“掌舟船”的水部官员和都水台下设的船局官员,负责船只建造的技术支持、业务管理、质量审核与登记等。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隋纪四》:“龙舟四重,高四十五尺,长二百尺,上重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二重有百二十房,皆饰以金玉,下重内侍处之。”皇后乘翔螭舟,制度差小,而装饰无异。别有浮景九艘,三重,皆水殿也。又有漾彩、朱鸟、苍螭、白虎、玄武、飞羽、青凫、陵波、五楼、道场、玄坛、板翕、黄篾等数千艘,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蕃客乘之,及载内外百司供奉之物,共享挽船士八万馀人,其挽漾彩以上者九千馀人,谓之殿脚,皆以锦彩为袍。又有平乘、青龙、艨艟、艚艟、八棹、艇舸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