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截至2018年底,四川省下辖18个省辖市,3个自治州,17个县级市,108个县,4个自治县,54个市辖区。其中,就绵阳市来说,人口超530万,为四川省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自汉高祖二年(前201年),西汉设置涪县以来,绵阳市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历来为州郡治所,后因城址位于绵山之南而得名“绵阳”。边堆山遗址出土有45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器;是诗仙李白以及“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出生地。
一
首先,绵阳市隶属于四川省。在地理位置上,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东邻广元市青川县、剑阁县和南充市南部县、西充县;南接遂宁市射洪市、大英县;西邻德阳市罗江区、中江县、绵竹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沟县、松潘县、茂县和甘肃省陇南市文县接壤。介于东经103°45'—105°43'、北纬30°42'—33°02'之间,呈西北—东南向狭长带状,东西最宽约187千米,南北最长约256千米,总面积20248.4平方千米,约占四川省土地面积4.2%。就绵阳市的历史来说,边堆山遗址出土有45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器。
二
西汉高祖二年(前201年),置涪县始。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建置广汉郡。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广汉郡由乘乡(今广汉市境内)迁到梓潼县。东汉安帝元初二年(115年),益州刺史部和广汉郡均迁至涪县,三年后州、郡皆迁出市境。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四川省绵阳市一带成为蜀汉的疆域。彼时,刘备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分广汉郡北部地区设梓潼郡(治梓潼县),建兴三年(225年)分广汉郡东部地区设东广汉郡(治今三台县境)。南北朝时期,今绵阳市一带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隋开皇元年(581年),改巴中县为巴西县。开皇五年(585年),改潼州为绵州。绵州在成都东北二百七十里,为省城门户。城东、北两面依涪江,南临安昌河。
三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详。其中,青莲乡指的是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乡(现青莲镇),也即李白出生于今绵阳市一带。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到了宋朝时期,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四
最后,元朝时期,废巴西县入绵州。清雍正五年(1727年)绵州升为直隶州。辖德阳(县治在今四川省德阳市区)、安(今绵阳安州区)、绵竹(今四川省绵竹市)、梓潼(今四川省梓潼县)、罗江(县治在今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共5县。到了1913年,依照“山南水北”为“阳”的古义,将绵州改为绵阳县。1979年,撤销绵阳县,并入县级绵阳市。绵阳地区辖1市、17县。1985年,撤销绵阳地区,绵阳市升为地级市。如今,绵阳市下辖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江油市、梓潼县、三台县、盐亭县、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截至2018年底,绵阳市总面积达20248.4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53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