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完清代书法,清代书法人物的主要作品集锦

2020-12-20 21:40:57 作者: 一文读完清代

9、何绍基(1799-1873)

字子贞,号东州,道州人。他也是非常勤勉的书法家。他自己说:“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何绍基早年由颜真卿,欧阳通下手,上追秦汉篆隶。他临写汉碑极为专精,《张迁碑》,《礼器碑》等竟临写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从而“草、篆、分、行熔为一炉,神龙改变,不行测已。”至今存临本依然不少。中年悉心北碑,用异于常人的回腕法写出了特性极强的字。

其主要著作有:行书中堂和行楷八言联

行书中堂

此中堂多用颜真卿《争座位》法,并揉进篆书笔意,运笔圆润而有曲致,规矩疏密巨细,纵横崎正,任笔为之、全以神行。

行楷八言联

何绍基曰:“如写字用中峰然,一笔究竟,四面都有,安得不厚?安得不韵?安得不雄壮?安得不淡远?这事切要握笔时提得起丹田工,高著眼光,盘曲纵送,自运神明,方得此气。当真圆,大难,大难!”,由此可见其对中峰的高度重视和深刻了解。

9、吴熙载(1799—1870)

江苏仪征人。原名廷扬,字熙载,后改字让之,号晚学居士。是清末闻名的书画篆刻家。吴让之善作四体书与适意花卉,他的篆刻学邓石如而能自成相貌,为后世所宗法。在书法方面成果最大的是篆书。吴昌硕说过:“余常与人学完白不若取经于让翁。”此语代表了其时人们敬重吴让之的心境。他的篆书汲取了邓石如正经、淳厚的风格,又加以自己的了解,使之愈加潇洒、舒展,柔中带刚,法度谨慎。

其主要著作有:篆书联和篆书圣教序四屏条

10、赵之谦(1829—1844)

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青年年代即以才华横溢而名满国内。他是清代出色的书画篆刻家。他的篆刻取法秦汉金石文字,取精用宏,构成自己的风格,人称“赵派”。他在书法方面的造就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彼此弥补,相映成趣。赵之谦曾说过:“独立者贵,六合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他终身在诗、书、画、意进步行了不懈的尽力,总算成为一代大师。

其主要著作有:篆书扇面、行书条屏、临封龙山碑。

篆书扇面

他以北魏造像法入篆。他捉住篆书的起迄处以造像之办法起笔、收笔,在提按中使矛头得以奇妙的暴露,其间气机流宕,令人叫绝。

行书屏条

赵之谦所书的行书四屏条,规矩尤有新意,巨细交叉、彼此交织,行距甚小,饶有汉碑之意。他的行草为“魏七颜三”,形质虽为魏碑,然神彩却可窥其深通颜书之端倪。这种奇妙的揉合、酿制,正是他寻求的匠心之地点。

11、吴昌硕(1844-1927)

清末闻名书画家,篆刻家。原名俊卿,字昌硕,别号苦铁,浙江安吉士。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他的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今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沙孟海评:吴先生竭力防止“侧媚取势”,“捧心龋齿”的状况,把三种钟鼎陶器文字的体势,杂揉其间,所以比赵之谦高超的多。

其主要著作:石鼓文四屏条、行书诗笺、篆书联

石鼓文四屏条

清末吴昌硕《石鼓文四屏条》之三、四,恣肆纵横,用笔圆厚苍劲,老辣深重,构成了自己共同的书风。

行书诗笺

此幅行书中堂可称为刘墉之精品,字型和行款均有一种安静恬淡之感。貌看平铺直叙,好像佳酿进口,越品越觉甘美沁人。诚如《快语堂跋》中说:“石庵于轨则中时露空明,于运用中皆含虚寂,拙中含姿,淡中入妙,反复审观乃见异趣。”刘墉书之境地能够“静”、“淡”、“清”三字归纳,这是他超越常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