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城坐落云南省西部,又叫叶榆城、紫城。古城其前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前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明的中心;承载着大理前史文明、宗教文明、民族文明。
大理前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明发祥地之一。据文献记载,4世纪白族先人就在这儿繁衍生息,分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史书中称为“昆明之属”,他们发明了绚烂的新石器文明。前221年, 秦朝开端运营西南,在西南区域树立行政机构,自此开端中心王朝对大理的控制。
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西汉王朝发巴蜀兵数万人击劳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降汉,西汉王朝在“滇王”控制区设置了益州郡。同年,汉王朝派郭昌、卫广往击大理区域阻挠汉使的“昆明”部落。在大理设置了叶榆、云南、邪龙、比苏4县,属益州郡统辖,从此大理区域正式归入汉王朝的边境。
元代云南行省时期,今大理州地域分归于大理路、鹤庆路、威楚路和云龙甸军民府。大理路:至元七年(1270年),元朝并大理上下二万户府为大理路,治地点今大理城,拥有一县、二府、五州。1276年改府为路,云南正式成为行省级区划的称号。
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军袭破大理城,今大理州地域分隶于大理府、鹤庆府、蒙化府、永昌府和楚雄府。清朝时期,今大理州地域别离隶归于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和蒙化府直隶厅。1911年,昆明“重九起义”后建立了云南省军政府。大理区域隶归于滇西道,后归属腾越道。
大理五华楼在古时是官方集会请客贵宾的当地,高达五层,可容万人站立。但在前史上五华楼几回焚毁又几回重建,走过千年沧桑。现代的五华楼是1998年重建的,是一座高二十多米的四层修建,下面的一层为台座,上面的三层为楼。五华楼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修建之一。
崇圣寺三塔坐落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叫千寻塔,当地大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为大理区域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
洱海,古称昆明池、洱河、叶榆泽等。因其状似人耳,故名洱海,坐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一般湖水面积约246平方千米(一说251平方公里),蓄水量约29.5亿立方米,呈狭长形,北起洱源县南端,南止大理市下关,南北长40公里,是仅次于滇池的云南第二大湖,我国淡水湖中居第7位。
洱海构成于冰河年代晚期,其成因主要是沉降腐蚀,属高原结构断陷湖泊,海拔1972米。洱海具有供水、农灌、发电、调理气候、渔业、航运、旅行七大主要功能,洱海西有点苍山横列如屏,东有玉案山盘绕烘托,空间环境优美。1981年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