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让苏东坡丢命的“乌台诗案”是咋回事?肇事诗流传下来了吗?

2020-12-21 20:08:30 作者: 差点让苏东坡

“乌台诗案”是产生在宋神宗朝的一桩文字案。

这儿解说一下,所谓“乌台”,便是御史台,盖因御史台官署内栽满了柏树,所以又称“柏台”。而柏树上常有乌鸦休息筑巢,也称“乌台”。

“诗案”,便是与诗有关的案子。

案子的主角是我们都了解的大文豪苏东坡。

苏东坡才思盖世,为人很有性情,恃才傲物,愤世嫉俗,刚直不阿。

苏东坡自己描述自己,一旦遇上看不惯的事,就必须“如蝇在台,吐之乃已”。

偏偏,苏东坡又是一个“极不达时宜”的人——苏东坡生得当胖须长,特别一个大肚子鼓如孕妈妈,他曾抚腹笑问小妾朝云:“猜猜这个大肚子里装的都是啥?”朝云巴结地说:“是一肚子秀丽文章。”苏东坡先是哈哈大笑,既而纠正说:“错,是一肚子不达时宜。”

宋神宗朝兴起了由王安石牵头的“新政变革”,变革派上台推广新政,苏东坡看不惯,处处冷言冷语;到了保守派上台恢复古政,苏东坡也看不惯,相同热嘲冷讽。

一句话,苏东坡是个两端不巴结的人。

“乌台诗案”产生的时刻是元丰二年(1079年),看称号就知是与诗有关。

但案发是从一份谢表开端的。

先交待一下布景: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 至1077)重用王安石,大力施行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 至1085)从事改制。

元丰二年(1079年),是从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

这年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太湖滨的湖州。

官职调集,依照常规,都得给皇帝上一份谢表,感谢龙恩浩荡。

苏东坡也官样文章,上一份《湖州谢上表》。

惯常做法,便是总结一下自己在原职上的作业,展望一下新职上的希望和方案,再加几句感谢语,程序就算完毕了。

但苏东坡是个怨言包,对新政有一肚子怨言,不吐不快,自己作死,神差鬼使地写了这么一句:“陛下知其愚不当令,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惹事,或能牧养小民。”

外表看,这一句也仅仅一般怨言话,其大致意思是:皇上您也了解小臣我弛禁不当令务,难于和新选拔起来的年青才俊同事;一起您也体察到小臣我年迈疏懒,也只能在底层混日子了。

可是,工作并没那么简略。

苏东坡这句话里有几个词语,在其时是十分扎眼的。

其间,“惹事”二字,是神宗朝的抢手词语——炒热这个词的人,正是保守派和变法派的首领司马光和王安石。司马光曾写过一封长信给王安石,信中以“惹事”一词来怒斥王安石,说王安石的变法是无事惹事,是要打乱全国的祸源。

这之后,“惹事”就成了进犯变法的惯常用语。

别的,“新进”则是苏东坡对王安石举荐的新人的贬称。他曾在《上神宗皇帝》书里说王安石“招来新进勇锐之人,以图一切速成之效”,成果是“近来真诚之人愈少,而巧进之士益多”。

这样的怨言,这样扎眼的词语,让变法派人士极度不适。

试想想,苏东坡乃是文坛的首领,他随意说一句什么话,都会对民众构成强壮的引导力,而他总是在诗词文章中讥讽新政,无疑会对政府推广的新政建造形成强壮阻止。

变法派人士早牙根痒痒的,一向想弄苏东坡了。

这回,看到谢表上的扎眼句子,他们决议从这份谢表下手,把苏东坡整臭整倒,让他中止呼吸,完全闭嘴。

督查御史里行何正臣首先摘引“新进”、“惹事”等语上奏,说苏轼“捉弄朝廷,妄自尊大”,暗讥朝政。

御史李定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

所以,苏东坡被拘押到御史台狱受审。

好巧不巧,苏东坡的《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正好新刊印发行,给御史台的新人供给了一个上佳搜集资料的时机,而这些诗,也都悉数撒播了下来。

督查御史台里行舒亶摘录了几首苏轼的诗,上奏弹劾苏东坡“存心不良,怨望其上,讪渎咒骂”。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