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三国|小说中此人堪称蜀汉模范将领,历史上或带有神秘色彩?

2020-12-23 18:33:59 作者: 茶馆三国|小

此外,依据《三国志武帝纪》的描绘,朴胡是“巴七姓夷王”,即巴郡少数民族的领袖,依据《后汉书 南蛮传》[1]以及《晋书 李特载记》[2]的记载,巴郡的少数民族将税赋称为“賨”,故巴郡的少数民族又称为賨人,别称板楯蛮,也便是今日土家族的先祖。可见,王平与杜濩、朴胡相同,也应归于板楯蛮,身上有少数民族的血缘。另,《晋书李特载记》中还特别阐明晰賨人崇信五斗米道[3],据此,王平还很有可能是五斗米教信徒。而板楯蛮骁勇善战,史载其“天分劲勇”,王平之后能够统领无当军(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后使用当地少数民族兵源树立的一支劲旅),大略也是由于其亦归于骁勇善战的少数民族(一起也具有交流和管理由少数民族组成的部队的才能)。

小说中,王平随诸葛亮身经百战,立下不少战功。诸葛亮南征孟获时,王平担任大军副将,曾与关索等人首战孟获,后又多次帮忙诸葛亮与孟获交兵。诸葛亮北伐曹魏时,王平以牙门将、裨将军的身份随征,一出祁山时,其曾生擒魏军统帅夏侯楙,后又帮忙马谡镇守街亭。三出祁山时,其曾自动请缨攻击阴平并圆满完成该使命,后又在诸葛亮规划伪退诱魏军前来追逐时毛遂自荐抵敌追兵(笔者按:小说此处诸葛亮本欲让魏延担当此任)。曹真和司马懿入寇西蜀,其曾受命镇守陈仓古道。四出祁山时,其在斜谷合作蜀汉诸将劫寨破曹真。五出祁山时,其任大军前锋。六出祁山时,其受命扮作魏军,星夜偷过北原,谎报巡粮军,合作诸葛亮规划攫取魏军粮草并斩杀魏军将领岑威。但上述战绩,见载于史的仅有帮忙马谡镇守街亭一条。

关于王平的特性,小说中曾借诸葛亮之口有所表达,称其“平生慎重”,但除了街亭谏阻马谡以及在战场上提示张嶷防备王双诈败这两处情节外,好像没有其他的例子。前史上,王平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其戎马一生,但不会写字,知道的字也不超越十个,不过他口述的文章信件,都很有条理见地。听人吟诵《史记》《汉书》的内容,听完后亦能了解粗心,在议论时不会失却要旨。别的,王平为人恪守法度,正襟危坐,能够正襟危坐一整天,举动文雅没有武将的姿势。[9] 更有意思的是,陈寿在王平本传终究话锋一转,点评王平:“性狭侵疑,为人自轻,以此为损焉”,点出王平这个人狭窄多疑,性情有些问题(笔者按:蜀汉方面,杨仪也有“性狷狭”的记载),可是并未记载相应的案例佐证。这些记载,在小说中也未有体现。

综上,小说中的王平形象尽管参阅了其部分前史业绩,但还有很大部分关于王平的业绩以及王平的身份、性情的记载并未被选用。在笔者看来,尽管小说与前史上的王平在行军作战上都颇具规矩且勋绩非凡,但不同于小说中中规中矩的榜样武将形象,前史上的王平,少数民族的身份以及被一笔带过的“性狭侵疑”的特性,为其增加了一丝奥秘的颜色。

[1]《后汉书 南蛮传》:“秦地既定,乃遣还巴中,复其渠帅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不输租赋,馀户乃岁入賨钱,口四十。世号为板楯蛮珍。”

[2]《晋书 李特载记》:“巴人呼赋为賨,因谓之賨人。”

[3]《晋书 李特载记》:“张鲁居汉中,以鬼道教大众,賨人敬信巫觋,多往奉之。”

[4]《三国志 王平传》:“建兴六年,属从军马谡前锋。谡舍水上山,行动干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北于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我克制,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所以平缓缓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

[5]《三国志 王平传》:“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据守不动,郃不能克。”

[6]《三国志 王平传》:“七年春,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余万向汉川,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或曰:‘今力不足以拒敌,听当据守汉、乐二城,遇贼令入,比尔间,涪军足获救关。’平曰:‘否则。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今宜先遣刘护军、杜从军据兴势,平为后拒;若贼分向黄金,平率千人下自临之,比尔间,涪军行至,此计之上也。’惟护军刘敏与平意同,即使施行。涪诸军及大将军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交还,如平本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