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时的外国海船尚处于相对后进的状况。据唐人刘恂《岭表录异》载,其时外国“贾人船不必铁钉,只使桄榔须捆绑束缚,以橄榄糖泥之。糖乾甚坚,入水如漆也”。〔5〕
这次在上海博物馆展览的、由德国打捞公司1998年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黑色大礁岩邻近发现的唐代沉船黑石号,就是一艘阿拉伯的缝合商船,这是其时西亚、南亚帆海者所惯用的典型船只,直到13世纪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行记》所观印度洋飞行态势时还多有描绘。此外,1980年,阿曼帆海家蒂姆·赛弗林从马斯喀特至广州的“今世辛巴德”仿古飞行中,其乘坐的“苏哈尔”号也正是古代阿拉伯人所惯用的椰索糖泥缝合木帆船。〔6〕从造船技能看,这种海船船体软弱,抗风波才能较差,时有海难之虞。
黑石号恢复模型
相形之下,唐代我国人的造船工艺早已脱离了这种粗陋的造船工艺,而很多采用了先进的钉榫接合技能。
施桥镇唐船恢复模型
唐船恢复模型
在钉榫接合的支撑下,唐代海船采用了多道水密隔舱技能,如皋唐船有九个水密隔舱即为实例。与水密隔舱(亦作水密舱室或防水舱)相关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南朝《宋书》。该书说,卢循“别有八艚舰九枚”“起四层,高十二丈”,〔7〕学术界研考以为,这就是最早具有水密隔舱的海船。
这种水密舱壁船只,是由底部和两舷肋骨以及甲板下面的横梁环围构成的。当船只遭受海事意外,少部分船舱破损进水时,其他没有涉及的水密隔舱则可持续供给船只浮力,减缓当即下沉的危险。
水密隔窗(部分)
水密舱室的安全结构技能,是古代我国对人类造船文明的严重贡献,它与攻略针一同,拓荒了国际远洋帆海的新纪元。
正是在上述造船技艺的支撑下,我国古代的首要船型,如沙船、福船、广船等在唐代均已成形,呈现了结构精巧、舱室很多、体势高耸、帆柱很多的船只。
据《文献通考》所载,其时一般的漕运船,已是“每船载一千石”。另据李肇《唐国史补》卷下称,更有一种“俞大娘”大型运输船,“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8〕其载重量超越一万石,不啻为一座巨大的水上村庄。
此外,据李筌《太白阴经》介绍,有一种名叫“海鹘”的海船,“舷上左右置浮板,形如鹘之翅,以助船之风,虽风涛怒张,而无侧倾之虞”。这种类似舷侧防浪板的规划,能够有用改进船只抗风波的摇晃性,亦是其时我国造船工艺先进的又一明证。
海鹘船恢复模型
关于我国唐舶远航之盛况,外国学者和旅行家们的古代文献与作品中多有涉猎。意大利学者菲勒斯在《中世纪的我国和非洲》一书中说,我国大约从公元600年开端,就制作了具有五层甲板的大吨位帆船,体积很大,抗风波才能很强。
由于我国海船大,飞行安全度高,因而,日本学者桑原藏在《蒲寿庚考》中说,“唐代五代间,阿拉伯商人东航者皆乘我国船”;假如我国船未到,他们乃至宁可等候。唐代我国海船称霸印度洋,由此可见一斑。
二、帆海技能全面老练
(一)
地文帆海技能新发展
古代帆海中,地文定向与定位是最基本、也是最牢靠的导航技能,也即通过对所途经陆标的观测和辨认,来确认本船地点的地理方位。
唐代的这一帆海技能呈现了新的严重发展。首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上:
① 具有前期航路攻略性质的文字记载已开端见于史乘。所谓“航路攻略”,是一种以文字叙说为主的、辅导船只安全飞行的技能手法,它对飞行过程中相关的航期、航线、地文、水文诸方面的状况(如安全航道、锚泊避风场所、碍航危险物等)均有较为具体的阐明。从我国古代帆海技能史看,唐代船员虽没有具有全面详尽的航路攻略,但其间部分雏形已开端呈现,然后为宋代做好了必要的技能预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