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曹操一起打天下的夏侯家族,为什么逐渐退出曹魏的权力中心

2020-12-26 16:07:49 作者: 和曹操一起打

三国时期,有位"神人",交兵不咋样,官儿却一直升,终究做到了曹魏的大将军。这个人便是夏侯惇。以他和他的族弟夏侯渊为主的夏侯宗族,是曹操征战全国的重要助力,夏侯宗族与曹氏宗族也是曹魏最重要的两大宗族。

前史典籍里有猜想,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本姓夏侯,曹操与夏侯惇两个人是堂兄弟。这一条被根本被现在的科学研究所推翻,普遍认为曹嵩可能是曹腾宗族的成员,比方兄弟的儿子,这也比较契合古代人领养儿子的规矩。但不管怎样,夏侯惇与曹操的联系非常好,可以说"亲如兄弟",在曹操出征时担任留守后方。夏侯惇常常与曹操同乘一架马车,恩宠无人能比。夏侯渊从前替曹操顶罪,后来也很受曹操重用,成为西北地区的军事担任人。

可是,夏侯惇、夏侯渊及其他夏侯宗族的子孙却逐步退出了曹魏的权利中心,尤其是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还投靠了蜀汉阵营。为什么夏侯宗族会逐步退出曹魏的权利中心呢?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曹魏权利中心结构的改动。东汉末年,世家大族的影响力逐步增大。曹操关于世家大族的情绪是一边协作一边对立,他撮合了颍川荀氏、颍川钟氏、颍川陈氏、河内司马氏、弘农杨氏等大族,又与这些大族产生过一些对立和抵触,不时"击打"一下这些人。一起,曹操重用自己的宗族,也便是夏侯宗族和曹氏宗族,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都官位显赫。

可是,到了曹丕年代,曹魏对待世家大族的情绪则有所改动。世家大族的位置不断上升。事实上,除了夏侯宗族以外,曹氏宗族也被曹丕放下。遭到重用的曹真尽管也归于曹氏宗族,但更主要是被曹操收养了。像曹丕留给曹睿辅政的陈群、司马懿都出身世家大族。曹睿曾考虑过曹宇、夏侯献、曹爽、曹肇、秦朗的辅政阵型,终究仍是改成了曹爽和司马懿辅政。

第二个当然是夏侯宗族本身军事实力较弱。其实,夏侯宗族在曹操年代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主要是因为曹操的特别重用。不过,夏侯惇不拿手军事,夏侯渊又在汉中战死,晚辈的夏侯尚、夏侯楙、夏侯玄、夏侯献、夏侯霸等相同不以军事见长,尽管任职当地军事长官,但在军事范畴并没有什么建树,可以做到较大官位,主要是靠第一代夏侯宗族较高的位置,与曹操宗族的通婚,以及杰出的联系,说得直白一点儿,便是"联系户"。在长时间的政治军事奋斗中,天然处于下风。

夏侯宗族在曹魏权利中心位置的改变,实际上也是整个社会实力改变的缩影。开始,军事宗族逐步鼓起,兖州的曹操宗族、江东的孙坚宗族、冀州的袁绍宗族、辽东的公孙宗族都是如此,可是跟着实力逐步均衡,前期与世家大族对立协作的军事宗族影响力逐步下降,逐步成为了世家大族的傀儡,世家大族占有了权利中心。司马宗族、王导宗族、桓温宗族迭次获取权柄,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