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对丝绸之路的控制与经营,安西四镇,焉耆与唐朝和西域的关系

2020-12-30 19:21:20 作者: 唐朝对丝绸之

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沟通来往的交通要道,对唐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明等方面的开展具有重要价值与含义。其间,坐落丝绸之路中段的焉耆,凭仗其杰出的地缘政治优势,斡旋于唐朝与西突厥两大政权之间,并与高昌并立,构成杂乱的四角联络。唐朝对焉耆的征讨与办理,更是集中体现了其对焉耆在西域区域的位置与效果的知道——安身焉耆是唐朝进一步拓宽其在西域的实力范围、操控与运营丝绸之路的条件。

唐朝时期的西域地图

焉耆与西突厥、唐朝的杂乱联络

贞观六年“七月,丙辰,焉耆王突骑支遣使入贡”“自隋末罹乱,碛路遂闭,西域朝贡者皆由高昌”,焉耆王此次遣使的意图是恳求从头注册大碛路,康复焉耆在丝绸之路交易中的位置与效果,由此可知,这条路是关乎焉耆切身利益的重要通道。

关于这条出玉门关沿蒲昌海北岸,过臼龙堆、楼兰,达焉耆、龟兹的“大碛路”,专家们早有评论。这条“大碛路”,或从玉门关动身,不经过高昌,而进入西域北道;或从焉耆动身,不经过高昌,直接进入玉门关、敦煌,这条径路,在隋末曾经,一向疏通。当时,不只焉耆,西域朝贡使节也均走此路。隋末骚动,此路始闭,焉耆及西域朝贡使节才改走高昌路。

丝绸之路

隋末唐初,西突厥内争不断,导致中心王朝对西域区域的操控能力下降。焉耆提议重开“大碛道”,不光触及焉耆的本身经济利益,更是对西域各方实力的一次从头评价。

贞观元年,葛逻禄部落的叛变掀起了西突厥长时刻内争的前奏。贞观二年,射匮可汗的弟弟统叶护可汗被其大伯莫贺咄杀戮,西突厥国内大乱;弩失毕部对立莫贺咄操控,推举泥孰莫贺设为可汗,可是泥孰却迎立统叶护可汗之子喱力特勤为肆叶护可汗;贞观四年,肆叶护暂时一致了西突厥各部,可是贞观五年泥孰与肆叶护可汗争权,西突厥再次内争。当时,“泥孰奔于焉耆,设卑达官与弩失毕二部攻之,肆叶护轻骑奔康居,寻卒。国人迎泥孰于焉耆而立之,是为咄陆可汗,遣使内附”。

西突厥人

贞观六年八月,泥孰实力已彻底操控了西突厥政局。焉耆为何此刻遣使唐朝,恳求重开商路?一方面,泥孰与肆叶护争国时,曾奔于焉耆,这阐明泥孰与焉耆的联络非同一般;另一方面,焉耆是出于对泥孰与唐朝之间密切联络的考虑。由此,焉耆期望借机使用其与西突厥泥孰以及泥孰与唐朝的同盟联络,制衡相同处于丝绸之路要道上的高昌,以进步本身在西域区域的政治、经济位置。

贞观十四年,“侯君集讨高昌,遣使与之相结,焉耆王大喜,请为支援。及破高昌,其王诣军门称谒。焉耆人先为高昌所虏者,悉归之。由是遣使谢恩,并贡方物”。关于唐军的到来,焉耆不只“请力支援”,而且国王亲自到军门拜见,这充沛体现了焉耆与唐朝的密切联络。可是,尔后焉耆接近西突厥,中止朝贡,隔绝与唐朝联络,终究导致太宗于贞观十八年派郭孝恪出动戎行灭焉耆。

唐军灭高昌

关于焉耆态度的敏捷改变,有专家从唐朝进军高昌后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实力开展的视点考虑指出,焉耆在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钳制下隔绝了与唐朝的来往。可是,结合相关史料,小煎蛋发现不只没有焉耆国被西突厥实力钳制的痕迹,反而多处提及唐朝责备焉耆王“背德怀贰”、与西突厥相为唇齿。因而,焉耆王很可能是自动与西突厥结盟,从而导致焉耆国内构成亲西突厥与亲唐两派实力。

焉耆变节唐朝以及郭孝恪灭焉耆的进程,首要见于《资治通鉴》及《旧唐书·焉耆国传》、《新唐书·焉耆国传》。贞观十四、十五年间,“焉耆贰于西突厥,西突厥大臣屈利啜为其弟娶焉耆王女,由是朝贡多阙”。关于焉耆王与西突厥相通一事,唐太宗在郭孝恪破焉耆后讲道:“卿破焉耆,虏其伪王,功立威行,深副所委。但焉耆绝域,地阻天山,恃远凭深,敢怀背叛。卿望崇位重,报劾情深,远涉疆场,龚衍罚罪。取其坚壁,曾不崇朝;再廓游魂,遂无遗寇。缅思竭力,必大艰苦,超险成功,深足嘉尚。”李世民不只在玺书中强调了焉耆地舆位置的重要性,而且以为焉耆“伪王”心胸背叛,遭致唐军进犯。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