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最终章,孙吴的最后十七年

2020-12-30 20:04:46 作者: 三国的最终章

孙吴是三国之中最终消亡的,在公元263年盟友蜀汉消亡后,吴人又硬顶了晋国十七年。彼时晋国实力已远超东吴,乃至司马昭在灭蜀之前就拟定了灭吴计划。那吴人在三国时期的最终阶段又做了哪些应对呢,能以支撑了十多年?

巢毁卵破的道理谁都懂,仅仅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跟后人的直观形象不同,吴国上下对听任蜀汉消亡的成果都是很清楚的。在接到蜀人的求救书后,吴主孙休当即安排救援。

汉人告急于吴。甲申,吴主使大将军丁奉督诸军向寿春;将军留平就施绩于南郡,议兵所向;将军丁封、孙异如沔中,以救汉。(资治通鉴·魏纪)

吴人三路救援,并且还把丁奉这位吴国军届最终的大佬也派出来了,可见吴人对救援蜀汉仍是很有诚心的。可是最重要的丁奉部去的淮南,名义上是起控制效果。可是寿春是江淮坚城,魏军在此又有重兵设防,也是吴人的伤心肠。吴人将最强的战力用在围魏救赵上,而以偏师赶赴魏蜀前哨,可见他们对蜀人的反抗仍是很有决计的。

此刻吴国不少人还未意识到作业的紧迫性,蜀国姜维上一年还在北伐,战果虽乏善可陈,但一向把握着战场上的主动权。蜀地在北线又有着一系列天险坚城,都不是顷刻可破的。反观魏国,司马昭大权独揽,曹氏宗室和旧臣都心存不满,内斗剧烈。只需战局稍有晦气,对立就会进一步激化,魏国很有或许再次堕入内战。

但是事实是,263年十月,吴人接到求救书,十一月,刘禅就献城屈服了。蜀人失利的是如此敏捷,吴军还没到蜀境,战役就完毕了。

吴人本应该提早做好预备的,八月时分,司马昭在洛阳举行三军动员大会时,誓师伐蜀,音讯传遍全国。惋惜吴人这会儿也没闲着。

这年夏天,交州大乱,土人杀死吴国官吏,并向魏国求救。吴人当然不能坐视后方骚动,当即集结军力,进行平叛。能够说,在魏蜀交战前,吴人一向在备战南线。对魏蜀之战的重要性严峻估计不足,这才形成吴军应变的匆促。

并且就在吴国的救援军动身前,建业的石头城突发火灾,焚毁不少修建,国都的灾后重建又分去了吴国朝堂的不少注意力,令救援再打了一次扣头。

但是司马氏的强势超出了吴人的幻想,司马昭之所以敢出动军队,自然是坚信能掌控朝局,有底气面临战役失利的结局。而司马昭也的确赌对了,蜀军成了纸老虎,一戳就破。

蜀人轻敌了,吴人也是。

宁降“德国鬼”,不投“英国佬”

蜀人的屈服让吴人猝不及防,吴军停在国界线上,计划张望一下再做决议。

事态的开展并没有令吴人绝望,钟会邓艾二将争功,最终和姜维都死在乱兵之中,蜀地大乱,蜀地诸城一会儿又没了归属。

吴人见有机可趁,便想接纳蜀地东疆重地永安,也便是之前刘备病逝的白帝城。若能占有永安,吴人就可完全具有长江三峡天险。魏人日后要想顺流而下进犯东吴,就没那么简略了。

吴人想的是很好,永安守将罗宪却并不这么以为。罗宪是蜀汉旧臣,随了刘禅一起屈服,但魏军一向没有空来接纳永安,所以由罗宪持续担任城主。

罗宪并不看好吴人的未来,即便蜀地得而复失,也并不影响魏国的绝对优势。此刻若能据守城池,正好能够给新朝廷立下投名状,乃至洗掉降将的身份。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