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杂俎》是唐代段成式创造的笔记小说集。该著作有前卷20卷,续集10卷。这本书的性质,据作者自序,“固役不耻者,抑志怪小说之书也”。所记有仙佛鬼魅、人事以致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分类编录,一部分属志怪传奇类,另一些则记载各地异域珍异之物。
在《酉阳杂俎》中,收录了一则耸人听闻的故事:
李廓在颍州,获光火贼七人,前后杀人,必食其肉。狱具,廓问食人之故,其首言:“某受教于巨盗,食人肉者夜入,人家必昏眩,或有魇不悟者,故不得不食。”两京逆旅中,多画鹦鹆及茶椀,贼谓之鹦鹆辣者,记嘴所向;椀子辣者,亦示其缓急也。
晚唐人李廓,官拜颍州刺史。某次,在李大人的辖区下产生了这样一档子怪事:官府的公役缉拿了一伙江洋大盗,这伙强盗总共有七个人。他们犯下的案件,绝非盗窃掠夺这么简略,据带头的强盗说,这伙违法集团每次干活之前,都要吃几块人肉。
这种事光听着就让人觉得毛骨悚然。李廓传闻之后,当即来到监狱亲身提审这些监犯。起先这些监犯生怕恶行暴露,后来或是意识到自己的罪过已罪无可赦,爽性将状况全都告知出来。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劫匪这一行里也有状元。
这名带头大哥被同行称作“巨盗”,这位老前辈尽管已退隐江湖,但他却不忘照顾江湖晚辈,给他们教授了一套杀人越货的妙法。在干活之前,先吃上几块人肉,这样闯入他人家里时,这户人家肯定会熟睡不起,就像是鬼压床相同任人宰割。
这伙违法集团,便是遭到这位江湖大佬的教育,练就了一身本事,所以,每次掠夺之前都得啃几口人肉。至于人肉的来历,想来自是“因地制宜”了。
那么,在这段文字中,“两京逆旅中,多画及茶椀,贼谓之鹦鹆辣者,记嘴所向;椀子辣者,亦示其缓急也。”这段令人费解的部分又该作何解释呢?所谓“两京逆旅”,说的便是长安和洛阳官道上的旅馆和客栈,这几个字没有什么问题,要害在后面的几句话。
笔者以古汉语释义进行估测,这句话大体能够翻译为:
伏莽们往往会在长安、洛阳之间的小旅馆里留下记号,在墙面上画鹦鹆和茶碗。鹦鹆的嘴巴是一种方向的符号,暗示伏莽的去向;而茶碗碗口的巨细,则代表着本次违法过动的轻重缓急,经过这些暗号,伏莽们即可进行沟通。
当然,这则故事除了透露出晚唐时期的世风动乱之外,要点杰出的是其时的食人乱象。
在黄巢之乱迸发曾经,各地的灾荒就现已呈现了。老大众没有果腹的粮食,便只能“易子而食”,用人肉填饱肚子。民间撒播一句老话,“贼过如梳,兵过如篦”,而这些受日子所迫而产生的食人现象,比较于黄巢的大规划食人而言,仅仅小儿科罢了。
黄巢和洪秀全相同,是个屡试不中的落榜考生。两人在落魄今后异曲同工,最终都走上一条谋反之路。比较之下,黄巢的造反比洪秀全愈加爽性。他没有皈依什么外来宗教,而是靠贩卖私盐完成了原始积累,并逐步觉醒了骨子里残暴嗜杀的一面。
其实,从黄巢的那一首《不第后赋菊》中,咱们便能看出此刻的黄巢已对时局充溢怨恨了: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僖宗二年,各地灾情失控。值此之际,黄巢与一众困苦大众揭竿而起,挥师长安。在黄巢的策划下,义师的规划越来越大,总算在广明元年攻破长安,诛杀了驻留在城里的一切李姓宗室,完成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宏愿。
可是,在朱温文李克用的夹攻下,黄巢未能坐稳龙椅,第二年他便被逼逃离长安。此刻的黄巢已根本忘却了发难的初衷,开端对劳苦大众挥舞屠刀。在末日暗影的笼罩下,黄巢的战士已像黄巢相同变得张狂。这支大军所经之处,不论是官兵仍是无辜大众皆残杀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