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袁绍就是个大白痴?从这6个决策来看,他并未做错什么

2020-12-01 08:54:42 作者: 官渡之战袁绍

《三国志.于禁传》刘备以徐州叛,太祖东征之。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

从记载中可以看出来,曹操在东征前,已经提前令于禁等将领率部驻守北方,防御袁绍的偷袭了,而且按照《三国志.于禁传》的记载,袁绍也是派兵攻打了曹操的,只是没有取得战果,那么可以推测,当时袁绍也并未派遣主力部队,也可能是试探性进攻,结果被于禁打退。

其实就算袁绍真的不派兵支援刘备偷袭曹操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曹操人家已经有防备了,再者刘备当时距离崛起还有10多年的时间,那段时间的刘备基本上可以用“丧家之犬”来形容,没有一块可以扎根的底盘,遇到被人的讨伐,跑是他唯一能做的,所以说,曹操征讨刘备是一场没有太多悬念的战争,袁绍想要支援刘备,刘备能够支撑那么久的时间吗?

《三国志.先主传》备初谓公与大敌连,不得东,而候骑卒至,言曹公自来。备大惊,然犹未信。自将数十骑出望公军,见麾旌,便弃众而走。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

曹操在建安五年正月出征,当月就击败了刘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你让远在河北的袁绍集结重兵南下,简直是开玩笑啊,依照那个时代的兵力集结速度以及粮草调配能力,袁绍表示:我也没招啊!

第三个决策,在选择官渡之战首战,围攻白马城的主将人选。

《三国志.袁绍传》绍进军黎阳,遣颜良攻刘延于白马。沮授又谏绍:「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绍不听。太祖救延,与良战,破斩良。

沮授表示,“你怎么能够让颜良这个武夫去呢?”结果被曹操击杀了吧,袁军士气受挫啊,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其他地方的记载可不是这样的。

《三国志.武帝纪》二月,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

两处记载中明显不同,《三国志.武帝纪》里面又写着三个人去攻白马城,这里的记载没必要将没有参加围攻白马城的武将写出来,个人感觉这里的记载还是可信的,所以可能是当时沮授等人建议后,袁绍最终是接受了的,所以不是派颜良一人独自去攻打白马城。

在多说一点有关白马之战的事情,当时曹操是采纳了荀攸的建议,分兵渡河做出要突袭袁绍后方的架势。

《三国志.武帝纪》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馀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

这次对决袁绍是失败了的,当时袁绍是在黎阳,但是在曹操派军渡河之后,显然袁绍调派的是围攻白马城的袁军,不然曹操也没有机会趁机斩杀颜良,问题是,袁绍为何要调派处于最前线的袁军呢?显然当时袁绍是处于很情急的情况下,做出的抉择,那没准是曹操派去渡河吸引袁军的部队,行军路线是朝着黎阳去的,而当时黎阳的驻军不多,所以袁绍情急之下,只能就近调兵,削弱了白马城下的袁军实力,中了曹操的圈套,当然以上是只是个人推测。

第四个决策,也就是围绕着后勤之战的计策抉择。

《三国志.袁绍传》沮授说绍:「可遣将蒋奇别为支军於表,以断曹公之钞。」绍复不从。

简单来说,沮授建议袁绍,袭扰曹操的后勤,那样的话,曹军可以不战自溃,可是袁绍还是不从?脑袋是不是进水了啊?

你要真的这么看袁绍那就错了啊,谁说袁绍没有袭扰曹操后勤的,当时曹操在官渡前线一大危机就是粮草危机,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袁军的袭扰。

《三国志.任峻传》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器粮运,贼数寇钞绝粮道。

任峻可是最早在曹操手下实行屯田的官员,邓艾屯田玩的溜,和人家比也是后辈,任峻当时就是主要负责向官渡前线运送粮草,也是失常受到袁军的骚扰,怎么能说袁绍没有打过断绝曹操后勤的注意呢?还是那句话,袁绍他不是个大傻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