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十万大军攻蜀,打得跟玩似的?魏延的防御战略让他吃尽苦头

2020-12-01 16:08:28 作者: 曹爽十万大军

在《虎啸龙吟》剧情中,曹爽率数万魏军主动攻打蜀国要地汉中。曹爽的算盘是若能拿下汉中这一战略要地,能提升自己在军中声望,压司马懿一头;拿不下汉中也不要紧,看司马懿会不会在大军出征时露出马脚,自己可以找借口继续打压司马氏的势力。

当发现蜀军早已在汉中已严阵以待后,曹爽觉得难以取得战果,然后就云淡风轻地撤了军。

为何曹爽的数万大军拿不下汉中

《三国志卷四三•蜀书十三•黄李吕马王传》:“七年春,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余万向汉川,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

为什么曹爽在如此具有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依然无功而返呢?这就要从魏国自身和蜀国两方面来详细剖析了。

曹魏方面:

曹爽军事能力很一般,比起他父亲曹真差距甚远。他能成为大将军并不是因为战功,而是因为自己出身曹姓宗室,又受到魏明帝曹叡的宠爱。曹真都拿不下汉中,他就更加没希望了。

司马懿与曹爽同为曹叡的托孤重臣,因为权力斗争,两人的关系早已势如水火。无非曹爽势大,司马懿一直示弱。在高平陵之变司马氏诛曹爽一事中,司马家的3000死士起到了关键作用。死士可不是一时半会能培养出来的,可见司马懿早就准备从肉体上消灭曹爽这个政治对手,并且无所不用其极。

司马懿政治斗争经验丰富,手段毒辣。前文《司马懿征辽东大开杀戒,真实的目的你想不到,造成的后果他想不到》中,小编判断司马懿在238年攻辽中一反常态地屠城和动员辽东百姓内迁,背后的真正目的在于让辽东缺乏可御敌之兵,致辽东守将毋丘俭于死地,不露声色地削弱亲曹爽势力。这样的司马懿在曹爽伐蜀前,很可能已经将消息透露给了蜀军,让蜀军做好了战争准备。

蜀汉方面:

汉中是蜀魏必争之地,它位于秦岭之中,地形险要。汉中向北,有数条道路通往关中平原,自西向东分别是陈仓道、褒斜谷、骆谷和子午谷。从整体上看,汉中是连接关中与蜀地之间的桥梁,是蜀国极其重要的战略屏障。魏蜀两国围绕汉中交战近两年,直到219年定军山之战后,蜀国才成功夺取。

作为蜀地的北部屏障,也是进一步进取中原的跳板,汉中的防务问题至关重要。当时蜀国舆论皆推举张飞镇守汉中,然而刘备却破格提拔了魏延。

提出过“子午谷奇谋”魏延不仅富有进攻精神,也算得上是一位防御大师。他的防御战略就是以重兵把守汉中外围的险要据点,将入侵的敌军阻挡在汉中平原之外。由于秦岭山势险峻,因此敌军的基本只能沿着既有的几条道路进军。只要成功封锁敌军的进军通道,敌军难以迂回,又攻关不克,就只能退军,且因为道路狭窄,敌军无法发挥兵力优势。

公元230年,曹真率魏军进攻汉中。魏军主力由于道路艰险而行军迟缓,很快天气状况恶化,连降大雨,道路断绝,无法进军,魏国高层要求撤兵的声浪也日益高涨。至九月,曹真受诏撤退,而魏延、吴懿也在阳溪大败郭淮、费耀,魏军的进攻至此无果而终。魏延的汉中防守战略成功经历了考验。

接下来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244年曹真之子曹爽伐蜀了。

此时距离魏延被冠以谋反罪处死已过去10年,负责汉中防御的是蜀将王平和刘敏。这两人配合默契,刘敏率军把守据点,王平领兵保护刘敏的侧翼。曹爽大军抵达兴势后,迟迟拿不下前方蜀军防守的关卡,“关中及氐、羌转输不能供,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此时蜀国大将军费祎也率领援军及时抵达了汉中,魏国参军杨伟、太傅司马懿力劝曹爽退兵。五月,曹爽引兵撤退。魏延的汉中防守战略再次成功经历了考验。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