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与周边政权的交往媒介——“和亲政策”

2020-12-02 00:03:57 作者: 中原王朝与周

3、周边政权的发展壮大

上面所讲的种种,都是中原王朝与周边政权和亲的内因,推动和亲政策发展的外在因素,与周边民族的发展壮大不无关系。就拿唐朝来说,唐周边分部着许多民族,如北部的突厥、回纥等部落,东北部的契丹、高丽等族,西北部的党项、羌等,这些民族随着自身实力的提高,会依据唐王朝之兴衰而制定归属与依附策略,正所谓“弱则卑顺,强则忤逆”,迫于外部环境的压力,唐王朝只得借鉴前朝经验,采取和亲政策。

三、和亲内容(以唐朝为例)

和亲除了两国主体的政治交互之外,还包含着如册封、贡赐等文化与经济之间的交往。由于和亲涉及到了政权,因而被联姻双方极为重视,形式礼仪都颇为隆重,在唐朝与周边各民族之间的联姻中,以公主出嫁外蕃为主,由于中原文化农耕文化与少数民族游牧文化的不同,在和亲公主的婚礼上也充满了礼俗之争。

1、求婚或赐婚

唐代的和亲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边疆民族主动向唐王朝求婚,如公元635年,西突厥可汗就亲自“上表请婚”,少数民族求婚时,礼仪一定要周全,求婚者往往会带着丰厚的聘礼来表达自己的诚意。史载公元724年,唐玄宗就以“来人既轻,礼亦未足”为由拒绝了由后突厥毗伽可汉派遣入唐求亲的使者。另一种是由唐朝皇帝直接下旨赐婚,据《全唐书》记载唐玄宗因李失活归顺唐朝,并无二心而“属贤王慕义,予以赐亲”。

2、册封公主

唐朝的公主们作为具体执行者,是和亲政策的关键人物,在唐与少数民族订立婚约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选择出嫁的合适人选。唐代选择和亲公主的原则一般是按照盟约关系的重要性,从宗室关系上据皇帝由远及近的顺序而来的,即首选宗室女、外戚女子、最后最尊贵的是皇帝自己的女儿,和亲人选定后,统治者会对其进行册封,赐之“公主”的称号,让其以帝女的身份出嫁。

3、筹备婚礼

册封礼仪完成之后,礼部就开始筹备公主的婚礼,因为和亲公主是以帝女的身份远嫁蕃外,且大多“绝无还乡之望”,唐王朝为弥补对她们情感上的亏欠以及彰显中原雄厚的经济实力,会赐给公主们极其丰厚的嫁妆与众多随性人员。《西藏王统记》就记载了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出嫁吐蕃的随行嫁妆如:“经史典籍三百六”,“玉片鞍翼黄金鞍”,“一世温暖锦绫罗”等。

4、迎亲礼仪

唐朝公主远嫁,路途遥远,一般由其夫君亲自来迎接。如玄宗时期契丹首领李失活亲自到长安城迎娶永乐公主,唐太宗时,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亲迎于河源”,即在边界驻兵来迎娶文成公主。还有些则会派遣使者迎接,如公元821年回纥可汗就派遣宰相、公主等使者入唐来迎娶公主。

5、婚后生活

公主入蕃之后,无论是生活还是礼仪习俗都必须遵从蕃人习俗,还要接受少数民族的收继婚习俗,即父兄死,子可妻其后母及弟可妻其寡嫂,有些和亲去的公主甚至有三嫁、四嫁的情况出现。在理政方面,据《资治通鉴》记载,“突厥之俗,可贺敦预知军谋”,和亲公主嫁与外域之后,具有了参与少数民族政治与军事事宜的权利,可以决定子嗣的继立甚至是调和汉蕃之间的矛盾。

四、和亲政策的影响

唐朝为应对民族关系采用的和亲政策,对唐朝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唐代的和亲政策,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政权的政治联系和亲政策减少了战争的数量,维护了边疆的稳定,拉拢了少数民族政权,安定了唐朝的统治。

在经济上,促进了双方经济贸易的发展,带动了沿边地区特产向内地输出,双方商业往来密切,如《资治通鉴》载“胡客留长安久者,或四十余年,皆有妻子,买田宅,举质取利”此外,和亲还带动了丝绸之路沿边城镇的繁荣;在文化上,正如白居易《与元九书》中云“文章合而为时著,诗歌合而为时作”,诗歌离不开现实生活,和亲为唐代诗歌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素材,唐代涌现出的大量和亲诗丰富了唐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