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王国维冬天蝶恋花: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2020-12-02 17:42:06 作者: 赏读王国维冬

冬日读词,王国维《蝶恋花》: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

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

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王国维《蝶恋花》

冬日阴沉,有一种压抑之感。天地灰蒙蒙一片,却又冷。如果能躲进小楼,空调房呆着,或者棉被窝里躺着,没准还有另外的慵懒之美,但实际很多人是要出去工作,甚至冬天是有人生的大事。

比如王国维的30岁的秋天,他的父亲病故,他回到家乡海宁,为父亲守孝。此时是光绪三十二年,清朝已经沉沉落日。作为读书人的他领略着国家和家庭的末世。王国维于次年四月离开。

我向来认为用《蝶恋花》词牌做词的大家,通常选择这个词牌都是做了一番讲究的,因为很显然,蝶恋花通常是写最微妙的感情。所以这首词,许多人认为是为其父亲悼亡而作,但我分明看到的是在这期间,不得不的和朋友亲眷的告别。可能这个中间还有不能说出口的无言情愫。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

这是早上,这应该是冬天的早上,早上的霜像雪一样浓,而离别的人已经站在了风里,这是冬天的晓风残月,有瘦马和车随时启程,它抖擞着皮毛,而送别的人在风里说着话。

“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阳关曲是著名的离别歌,起源唐朝王维的《渭水曲》“渭城朝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那么在明清两代,这首琴曲,拓展了细腻的歌词“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

王国维说,一曲阳关还没有唱完,车子就开始缓慢行走了,那歌声和车轮声混合在一起。

王国维此次回乡,在家乡待了半年之久。这里有他童年少年的知己朋友。此次想必都一一相聚,而半年左右会牵起多少如梦往事。这里有他青葱岁月,没准还有暗恋的姑娘。如果只是三五天,浮光掠影,倒也不会有巨大的惆怅,可是刚刚沉浸并熟悉了环境,却又是另一种分别。

王国维肯定不属于这里。他属于外面的更广大的世界,二十二岁之后,他来到上海,开眼看到了不同的世界,他任上海报馆的书记,并到东洋留学,广泛学习阅读西方哲学,回国从事教育。但是他有一个根本,是热爱中国文化,想改变中国的面貌。总体来说,是西学为用的传统的知识分子。

但是满清帝国还是如同巨大的太阳,渐渐沉落着。他所要去的地方,离家乡渐远,渐渐远的,还有他贪恋熟悉的味道吧。中国正历经三千年之大变局,他站在故乡的路口,一种深重的别离的悲伤袭来。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

我站在此处,天涯芳草都已经变作枯黄,惟一不变的,是我来时的路,仿佛还可以看到深深归家的辙印。

这其实是心理的强调。除非是东北冰天雪地的荒村,可以长久留下车马的痕迹,南方是很少出现这样的景象的,但或者也有,你的车马正好行驶过别人没有踩过的地方。

这其实也是王国维的正常心理,童年和少年在什么地方,他的情感就在什么地方。

“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这是非常感人又极度有哲理的一句诗,也往往照应许多人的心理,因为越行到人生深处,看到的事情越多,幸福感和成就感也就会降低,如果少年还有单纯的快乐,那么经历了东西文化巨大的碰撞,又看到了国家如此没落,就算是他仿佛这么年轻,用通俗的话说,混得还可以,可是他父亲走了,国家也不是他少年想象的安稳,处在时代巨变中的他,有什么可以对着朋友,说起自己真实的内心?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