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闯关东,为何要选东北这样的苦寒之地,而不是富庶的南方?

2020-12-03 23:19:53 作者: 历史上闯关东

树挪死,人挪活,迁徙开荒本就是人类的天性。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例子,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

这里面闯关东算是最为著名的,当年那部同名电视也算是红遍了大江南北。所谓闯关东,即从关内到关外开荒,这个关值得是山海关,所以就是去东北。“闯”字有猛冲的意思,到关东谋生要冲破一切阻力,勇往直前,犹如上战场一般,何其艰难!然而,这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再难再险也要全力以赴。

山东谚云“死逼梁山下关东”,“闯关东”是仅次于为盗为匪的无奈选择。上梁山和“闯关东”相提并论,是因为二者有相似之处:有饭吃,有风险。

在闯关东之前,东北可不是什么好地方,人烟稀少,苦寒之地。比如东北的宁古塔,那就是清朝流放犯人的地方。

那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选择富裕的南方,而去了东北这样的偏僻地方?

第一、活下去

老人们说,山西人走西口是为了经商,山东人闯关东那可是为了活命。中华民族是一个最看重土地的民族,讲究安土重迁,如果不是没有办法,没有谁愿意舍弃自己的家园。所以初衷还是为了活命。

咸丰五年,黄海大改道,入海口从盐城附近入黄海改到了山东东营入海,可把山东淹残了。没办法,土地被淹严重沙化根本没法种地生活,只能去异乡讨生活。南方太平天国闹得利害,去了弄不好得直接死,基本上也只有东北这条出路了,这才有了闯关东。

所以闯关东者以山东人最多,据《清代和民国山东移民东北史略》一书统计,从清到民国,“闯关东”的山东人达2500万人。有资料表明,解放前东北的三千五百万人口中,山东人就占了两千万。

第二、东北有土地

闯关东是有历史背景的,从清朝末年开始,山东地区由于受到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影响,已经没有办法再好好的生活下去,所以这里的很多人都决定去一个新的地方开辟家园。

想要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开辟新的家园,最重要的两个基础条件就是土地和人口,人口这个问题已经被解决,最重要的就是寻找土地。无论是闯关东还是走西口等大规模迁徙活动,都是向人口较少的地方迁徙,尤其是东北地区这种由于人为控制导致的人口较少的地区,更是成为移民首选。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地区,这里的土地面积非常广袤,而且大部分土地都属于无人占有的状态。清政府在当年实行了“东北人口管制政策”,满族人的起源就是在东北地区,虽然他们后来入主了中原,但是他们却在东北给自己留了“后手”。

在清政府执政期间,任何的汉人都是不可以进入东北的,那是满洲人的龙兴之地,只有满族人才可以掌控东北的土地。满洲人才多少人啊,所以东北大部分地方都是未开放。为了阻止人口迁徙,顺治开始修建数千里“柳条边”,康熙中期便全线竣工。此工程被称为“东北长城”,但并不坚固,没有任何军事效用。

由于长时间的对外封锁,再加上满人又在清朝建立后大量进入关内,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东北地区大量土地无人耕种的情况。导致东北地区的人口密度异常低下,很多地区都看不到人烟,虽然说在这里生活比较艰苦,但是天然的土地条件却让山东人动心了。

南方地少人稠密,东北地广人稀,且土地肥沃,有发展空间,有可开发的土地,矿山,生存空广阔,能挖到山参,采代林木,只要有力气就饿不死。

所以众多的山东人就来到这里开垦土地或者接手工厂的生产,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就依靠自己的勤劳积攒下了大笔资产。

第三、政府支持

这种大规模的移民还是需要政策,政府不支持,是不能乱跑的,毕竟这地可不是你的。前面提到过,东北在很长时间都是满洲人的自留地,没打算让出来。但是到了清朝末年,国家内忧外患,列强虎视眈眈,东北这样一块好地方,可是有不少人惦记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