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千万别得罪寺里的“方丈”

2020-12-05 09:39:27 作者: 在宋代,千万

翻开一部《水浒传》,不外乎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的快意人生。

在看客的眼中,似乎水泊梁山有数不尽的金银财宝,上得梁山便可以从今往后不再饿肚皮,以至于宋江上山入伙之后,梁山泊从“五七百人”,不出一二年,便增长为“六七千兄弟”。

一个山寨,几千张嘴巴等着吃饭,因此仅凭拦路抢劫、打家劫舍是养活不了这么多人的。怎么办?有办法,只需打上几场大仗,山寨便吃喝不愁。为此,宋江打下了觊觎很久的祝家庄,得了“三五年粮食”。

好汉要吃饭,要拿命去拼,然而在《水浒传》,还有一个好去处,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不但不用拿命去拼,还能轻轻松松供养万八千人。这个好去处,便是佛寺。

若细读水浒传,实则作者有褒道贬佛的嫌疑,开头便说了一通道教的好处,还说宋太祖赵匡胤是上界霹雳大仙下凡间,宋仁宗则是上街赤脚大仙下降,身为道士的公孙胜在梁山泊的座次上名列第四,而身为和尚的鲁智深却排名十三。

并且,施耐庵还塑造了一个品行不端的和尚裴如海,身为三宝弟子不去礼佛,反倒勾搭病关索杨雄的妻子潘巧云,最终落了个惨死的下场。

实则施耐庵写得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纵观历史档案,到了北宋年间,佛教在发展上已经走样了,真正做到了家大业大买卖大。

如书中所写,鲁智深出家的五台山文殊院与后来他担任菜头的东京大相国寺,两者都是规模巨大的,方丈的身份除了是寺院的大当家之外,还兼任大地主、大股东的身份。

书中有言,鲁智深打死镇关西,逃至代州雁门县,偏巧又遇上了金老二和金翠莲这对父女。这时的金翠莲再次把自己典当给了当地的一个姓赵的员外。有人或许要问,怎么会用“典当”二字?没错,事实上金翠莲就是典当了自己。

起先跟着镇关西时,她也是典卖身子,并且跟镇关西的关系很好,并非镇关西强抢民女,她一心想跟镇关西生活,但镇关西的大老婆不答应,不但将她赶走,还要她偿还典身的银子,这才引出了拳打镇关西的桥段。

第二次典当自己,遇到了好买家。虽说是个不能进大宅的外宅夫人,赵员外倒也十分疼爱呵护她。为了报答恩公,赵员外于是建议鲁达出家为僧,有了出家人这块金字招牌傍身,官府轻易不敢触碰。

赵员外说得清楚:“此间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不会讲故事。”这是玩笑,赵员外的原话是:“山上有一个文殊院,寺里有五七百个僧人,为头的智真长老,是我弟兄。”

他说自己跟老方丈是“弟兄”,说明两人的关系很铁,他还说自己早早地买下一道五花度牒,有此度牒在手,管保衣食无忧。

这道五花度牒还真是油滋滋的五花肉,在《宋史》曾有一段记载,大致是说在宋代有钱有势的人家,会买度牒送人,让别人去寺院出家,藉以获得修行所得到功德福报。代替出家之人在寺院中的一切费用,全部由买下度牒的人担负。

这是一笔很高的费用,大约一年需要支付给寺院千余两银子。而凭借这张度牒,走到任何地方,都可以免费吃喝,可见这东西在当时是个万金油。

仅仅一个文殊院,便可以轻轻松松养五七百人,若是大一些的寺院,养个千余人,也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事实上,在文殊院中的人并非如赵员外所说只有五七百人,鲁智深遇到卖酒人时,卖酒人说寺里除了僧人,还有几百号打杂的人员,加在一起,足有九百多人。换言之,文殊院不但要供养弟子们的吃喝,还要发工资给那些打工人员。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