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仅是要报仇,而且明显就是要灭亡他们国家。郑国人听说以后,只能拼死抵抗。
但晋秦两大国合力,天下无敌,小小的郑国怎么抵挡得住呢?危机之下,只好出奇招。
郑国大臣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微臣恳请大王请烛之武去说秦穆公,只有他能退秦军。”
烛之武是已经退休的老臣,之前并没有受到重用。现在郑文公请他再度出山,他谢绝说:“微臣年轻的时候都不如别人,现在老了,还管什么用呢?”
郑文公向他道歉说:“当初没有任用先生,是寡人的过错,还请先生以国事为重,尽量挽救郑国。郑国灭亡了,对先生也不好吧?”
烛之武只好答应了郑文公的请求。他们商量好,趁半夜光线不明的时候,用个篮子偷偷把烛之武从城墙上吊下去。
还好一切都顺利,烛之武径直到秦国的军营里求见。秦穆公正在里面休息,听到军士的报告就命人放他进去。
烛之武对秦穆公说:“大王请听我说,秦晋两国这样围困我们郑国,我们肯定是挡不住的,不久以后我们就会亡国。如果郑国灭亡符合大王的利益,那么我肯定是不敢来叨扰您的。
“您也知道,您跨过那么远的距离来打我们,这要花费很高的成本,那么究竟是为什么要付出如此之高的代价来让晋国受益呢?秦晋是邻国,晋国得了好处,对秦国不就是坏处吗?
“您再想想,我们国家在东方的交通要道上,如果跟我们和好,让我们当远方的东道主,以后秦国有往来的人员,我们都可以帮忙接待,茶水钱粮我们都可以供应,这样互助的事情不是挺好吗?
“再有,您当初给了晋惠公那么多恩惠,他答应割让两座城池来报答。结果怎么样?他早上刚渡过黄河,晚上就开始修筑工事来对抗秦国,这您是亲身经历的。
“晋国这种贪得无厌的国家什么事情干不出来?在东边夺了郑国的土地,肯定又想要西边的土地,他们不去找秦国要,还能找谁?
“所以呢,大王您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在损害秦国来帮助晋国呀!”
秦穆公听了这一番话,顿时如同醍醐灌顶,完全清醒过来了,赶紧拜谢烛之武:“多谢先生的提醒。”第二天秦国就背着晋国跟郑国签订了停战协议。更过分的是,秦国还留下一部分军队帮助郑国防守城池,然后秦军就在晋国大军一脸懵逼的注视下优哉游哉地回家去了。
两大国从此翻脸。
两代人的“秦晋之好”至此终结。
烛之武的这一番说辞是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他抓住了一个重点:
郑国跟晋国相邻,而远离秦国,所以打下郑国以后,郑国的土地都会被晋国占领,秦国却得不到明显的好处。
只要把这一点向秦穆公说清楚,人性的阴暗面就会发挥作用,谁愿意费那么大力气替别人做嫁衣呢?而且对方还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
所以这番话说出来,秦穆公必然就不会帮助晋国了。
不过——
我们仔细分析起来,秦穆公实际上是被烛之武给忽悠了!
“退秦师”的是与非
烛之武的说辞里面有不少漏洞,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其实晋国凭借自己的力量完全可以拿下郑国。所以秦国帮不帮晋国,对最后的结果影响不大。
如果晋文公真的铁了心要灭掉郑国,没有秦国帮忙他一样可以,甚至秦国来阻挡他还是可以。
秦国来帮忙,对晋国是锦上添花的事,这样不仅可以赢得晋国的感激,还可以顺便捞点战利品,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呢?
再有,如果考虑得更深一些的话,怂恿晋国灭掉郑国才真正符合秦国的利益!
晋文公的霸权是建立在尊崇周天子的基础之上的;郑国是跟周天子血缘最近的国家,又是晋国的同姓之国,对于霸主来说,灭同姓之国是大罪。你连周天子的伙伴、同宗同族的国家都给灭了,就因为当初人家没有好酒好饭招待你,你的仁义在哪里?
秦国最狠的做法应该是:先怂恿晋国灭掉郑国,能把郑文公杀了最好,然后反水,直接告到周王跟前,说晋文公为一己之私灭同姓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