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秀的军事部署违反了兵法上“围师必缺”的原则,改变了三面据险,俯扼清军的战略态势,使明军的主力置于保宁城北边、东西两边背水的危险境地。大西军中的老将王复臣富有作战经验,对明军的军事部署很担忧,就向刘文秀建议:集中明军的兵力攻打保宁城的薄弱部,破城以后,虽然不能全歼吴三桂等部清军,但必然会迫使清军逃往陕西;这样四川全省就可以平定。而全面包围保宁,分兵把口,势必将暴露出已方弱点,给清军以可趁之机。
(刘文秀拒绝了王复臣的正确意见)
无疑,王复臣的建议是正确的。但是,一路获胜、所向披靡的战果,使刘文秀膨胀得听不进任何意见了。
久经战阵的吴三桂经过多番观察,发现围城的明军中,张先壁所部的战斗力最弱,于是,吴三桂就决定从张先壁的防线中取得突破口。
决战的时候到了。
1652年10月11日黎明时分,刘文秀督师攻城。明军蜂拥而上,旗帜遮天蔽日,喊杀声震天动地。
正当战事激烈进行之时,老奸巨猾的吴三桂率领一部精锐劲卒,突然从城中杀出,径直冲向张先壁所部明军。
张先壁所部明军战斗力不强,应战经验不足,面对突然杀出的清军精锐,仓促之间,抵敌不住,纷纷败退。他们的败退,又冲乱了王复臣所部明军的阵脚,一时间,明军阵势大乱,军心动摇起来。
吴三桂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战机,命令清军倾巢杀出,使明军无法稳住阵脚。经过双方多番浴血拼杀,到了中午的时候,明军大败,刘文秀败走,王复臣等将领战死。
保宁血战,明军虽然战败,但也展现了非凡的战斗力,以致令老于兵道的枭雄吴三桂也不禁胆战心惊。吴三桂战后心有余悸地慨叹:“生平未尝见如此劲敌,特欠一着耳。”
刘文秀率领残兵败卒返回贵州,孙可望对刘文秀大为不满,不但没有拨给援兵,让刘文秀返回四川,以稳固四川形势;反而借机下令解除刘文秀的兵权,发回昆明闲住。
(刘文秀保宁兵败,退回贵州)
结语
由于刘文秀的骄傲轻敌,造成了南明军队在保宁城下遭遇大败,使得清军得以在四川站稳了脚跟,给南明的抗清斗争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