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匈多次和亲,因为匈奴太过强大?双方主力对决几乎都在匈奴境内

2020-12-06 20:06:53 作者: 汉匈多次和亲

汉匈之间的争战,持续时间很长,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今天历史爱好者们讨论颇多的话题,却有许多朋友,依然对汉匈之间的关系不甚明了,笔者今天便略作阐述。

提到匈奴,给人的感觉总是汉朝的强敌,对汉朝的寇边不断,如同伏在汉朝之侧的一头饥饿猛兽,随时对汉朝发起狠厉撕咬。

给我们这种感觉的主要历史事件,便是在西汉之初,刘邦白登之围。

刘邦在平城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最终依靠陈平的离间计和刘邦的低头示好才堪堪保住性命,并且在之后不久,冒顿曾经写信给吕后进行羞辱,吕后虽然怒极,也只是回了一句“贱妾已老,不能侍奉单于。”

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初次面对匈奴大军时便吃一个大亏,并且后续表现十分软弱,再加上后续一些汉匈之间和亲的一些事情,比如昭君出塞一类,给人一种汉朝一直以来畏惧匈奴,收到匈奴欺压的错觉。

其实,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匈奴一直占据上风,纵观汉匈之间的主力对战战争,几乎每次的战场都是在匈奴领域内,而且进攻发起者,或者说决战意图主动的一方,都是汉朝。

反观匈奴,他们更多的时候都是选择“寇边”,在汉朝边境劫掠一番,便会迅速离去,匈奴的战略目标只是财物,而并不占领城池。

刘邦当年集结32万大军攻打匈奴,却被围在平城,主要的原因并非是汉军战斗力不如匈奴,而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种特殊结果,并不能因此就说明汉军打不过匈奴。

刘邦的汉军虽然声威很高,战斗力也强,但是却并非整体32万全是精锐,其中有征调而来的罪犯等人入伍。

刘邦之所以被围,主要原因在于刘邦冒进,导致他所在的先头部队被围困,根据我国古代用兵的习惯,一般重武器和辎重都在后方,所以刘邦当时身边并没有许多物资,基本上都是轻装上阵的士兵,虽然都是战斗精锐,但是被困平城时,却粮草短缺,加之遇到严寒,这样的自然法则,即便是精锐也无法抵抗,乃至于损失惨重。“会冬大寒雨雪, 卒者堕指者十二三”

汉军手指冻掉的人就如此之数,而匈奴穿着动物皮毛,耐寒性高,睡觉也是“被旃裘”,自然能抵御严寒。

冒顿围而不攻,其实并非是我国兵法中的上兵伐谋,攻心为上,实在是他们的骑兵缺乏攻城经验,冒顿也不愿意冒此风险,放弃自己骑兵的优势与汉军的精锐步兵进行硬拼。

所以,白登之围固然是匈奴强大的表现,却不是匈奴战斗力远超汉军造成,若不是西汉百废待兴,也不会有委曲求全的局面出现。

汉元帝送昭君出塞事件,也不是汉朝为了求取和平而主动示弱的表现,这其实是汉朝皇帝对当时来长安朝见的呼韩邪单于的赏赐。

本来就是礼节性的一次恩赏,汉元帝本打算随便找一个丑陋宫女,称之为公主敷衍了事,结果画师毛延寿让汉元帝的本意没能体现完全,才有了昭君出塞这样的历史事件出现。

尤其是霍去病崛起以后,汉军在霍去病的带领下,封狼居胥,深入匈奴腹地,追着匈奴人打,拥有强大骑兵的霍去病,利用闪电战策略,屡屡将匈奴人击败,战绩非凡,可谓是将匈奴人按在地上摩擦,死于霍去病手下的匈奴人,恐怕十万不止。

千万别小瞧这十万之数,这可都是匈奴的青壮年,他们的人口本就与汉朝有巨大差距,在历史上也有“匈奴之众, 不抵汉之一郡”的说法,这样的损失对匈奴而言伤害极大。

总体来讲,汉匈之间的战争,并非是匈奴压着汉朝打,反而是汉朝经常追到人家的地盘发起主力决战。通俗来讲,汉匈之争,就是匈奴人频繁抢夺汉朝边境的资源和人口,惹怒汉朝以后,汉朝便会去他们“家”里教训一番。

汉朝强于匈奴,但是汉朝也有失利的时候,比如说在汉武帝时期,最后一次大型的交战中,汉朝便蒙受了重大损失。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