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宋朝用钱换和平,这笔买卖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

2020-11-16 16:06:29 作者: 澶渊之盟宋朝

宋辽签订的《澶渊之盟》,看上去是宋朝签下了耻辱的,不平等条约。但是实际上,宋朝当时的商业比较发达,所以30万岁币其实对于大宋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宋朝用金钱换来的和平却又很大的用处,至于宋朝用要如何去运用这个和平的时间,以及去发展哪方面,那就是君主和朝政的问题了。

当时宋太宗在灭掉北汉之后,因为燕云十六州一直都是在人家辽国的手里,所以宋太宗就又开始打起了辽国的主意,于是就发动了对辽的全面战争,也就有了后来著名的“高粱河战役”,也就是让宋太宗膝盖中箭,年年旧疾复发的那一次大战。

还有后来的血本无归的“歧沟关战役,”辽军南侵的“君子之战”,互相抢人的“陈家谷之战”,以及奠定了《澶渊之盟》的“望都之战”,这些都是当时比较有名的战役,但是“望都之战”之后,双方就开始结盟了。

其实两国大大小小打了很多次战役,不单单是这些比较有名,还有一些不太出名的,但是也很大的战役,双方就这么交战了几十年,打的真是水深火热,水火不容的,但是这几十年下来两国的边境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变动的。虽然当时的宋军因为后勤补给的原因,实在是没有办法把战线拉得太长,没办法进行长时间,远距离的远征,但是辽军在攻城,面对城池防御等方面也是十分的不擅长,显得非常笨拙,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策略。

双方两国已经打到了这个地步,宋辽都消耗了不少的人力与钱财,除非有任意一方的内部会发生分裂,内乱。否则两国很难,彻底去吞并对方。虽然双方两国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谁也不愿意先低头啊,所以就打得更猛了,都希望能够逼对方停手。双方都摆出了一副想要拼命的架势,并转变了战场,最终在澶州相遇。

最后在双方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最终形成了《澶渊之盟》,这个盟约其实不单单是宋朝觉得蒙羞,辽国方面也一样觉得十分的丢脸,因为辽国原本是因为宋朝灭了自己的小弟,北汉,觉得脸上过不去想找场子,所以才搞事的,谁知道这样一来场子没有找成,还消耗了自己不少,所以只能多向北宋讹诈一点钱财了。

在1005年宋辽双方签订的这个《澶渊之盟》当中,大致的内容就是:第一,辽宋两国以后以兄弟相称,作为兄弟国,并且以后哪个国家的皇帝年纪大,那么哪个国家的皇帝就是哥哥。年长为兄的意思呗?

第二,宋国每年要向辽国进贡岁币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还要双方开展自由贸易。这个开展自由的商议贸易我们可以理解,相互行商,可以促进两国的经济发展嘛!还能让两国的文化有更好的交融。但是这个要钱,要布料这个事情,哪有谁家哥哥没事管自己家弟弟要钱要东西的。这也是《澶渊之盟》,唯一的不平等之处。

虽然宋人觉得不平等,心里非常的不服气,但是其实仔细算算就知道,十万两是白银,不是黄金,这对于大宋来说相当于什么呢?大宋一年的岁入却是过亿贯。宋朝之前每年再跟辽国打仗的时候,每年的军费都是五千万,五千万的打,虽然只打成了那个奶奶样,但是花的钱却是辽国的很多倍。

其实当时签订这个条约就是因为宋朝打不过辽国,辽国又吞并不了大宋,再怎么互相打下去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只能是各退一步。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各退一步,两国的经济开始越发的繁荣,甚至是在国家边境这样,原本很是贫瘠的地方,都出现了繁华的贸易景象,史料记载,当时的边境非常的祥和,牛羊遍野,人民安乐,就连当地已经白发苍苍的老者,都没有见过打仗,真的是非常的美好啊。

其实宋朝是我国古代封建历史中商业气息最浓的一个朝代,这个时候从表面上看,辽国确实是占了便宜,宋朝给人家年年纳贡,岁岁来朝的,确实宋朝是低头了,但是其实从实际意义来看,这对宋朝并没有造成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损失,无论是从宋朝的国力,财富,都没有损失。唯一有损的,就是名誉有点损失,有点不太好听就是了。但是毕竟汉族比较发达,辽国的契丹族毕竟是游牧民族刚刚起家,这个时候就好像刚从农村里出来的毛头小子,没见过什么大钱,也么见过什么世面,要来点钱,就觉得自己已经占了很大的便宜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