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努力晚了吗?看了兰亭和王羲之的故事,给了最经典的诠释

2020-12-07 00:03:01 作者: 五十岁,努力

宋池亭

乐池

天章寺

兰亭的父子碑

鹅池,缘于王羲之爱鹅,养鹅,书鹅这个碑建于清同治年间

碑上的“鹅池”二字,一胖一瘦,字体有异,其中“鹅”字为王羲之说书,“池”为他的儿子王献之所写,父子合壁。也被人称为“父子碑”

公元1693年康熙皇帝临摹《兰亭集序》全文雍容华贵,于是建碑立亭,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兰亭碑被砸成四块,八十年代全面修复,“兰”字却尾,“亭”字缺头,一开始准备修复全貌,赵朴初认为以残碑留世。

康熙临摹的兰亭碑

我们信手翻开《历代诗人咏兰亭》有六七百首,我们看到熟悉的文坛大家有孟浩然,苏轼,陆游,张岱,刘长卿等等

对绍兴这个城市而言,兰亭有超乎想像的影响力,在绍兴的书法硕果累累。在2004年,青年书法家何来胜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首届兰亭书法奖”,中国书法因兰亭而骄傲,中国绍兴因兰亭而骄傲!

乐池

从坦腹东床的放任率直,到辞官解甲的寄情山水,兰亭是他生命之中的精神驿站,是他放飞心情的自由空间。

古老的兰亭亲眼目睹了王羲之坦露生命意象的全过程,历史让王羲之流传了千古,那一年他五十岁。

然而《兰亭序》命运多舛

《兰亭序》的真迹在隋朝时为右军七世孙智珍藏,孙智死后给了他的弟弟辩才。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专程派御史萧翼盗走真迹,让书法成为陪葬品,也是唐太宗的首创,也是《兰亭序》的最高利遇和最大悲哀!

兰亭成了诠释《兰亭序》的一个历史大背景,一千六百多年来,这个大舞台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最注目的就是两位皇帝:康熙和乾隆。

两位皇帝,一祖一孙,一前一后来到兰亭,都是下江南的时候来的。

康熙写了《兰亭序》全文,乾隆挥毫写下了《兰亭即事》,这就是著名的“祖孙碑”,他们一阴一阳地刻在兰亭流觞亭后面的石碑上。

这是康熙写的《兰亭序》

这是乾隆挥毫的《兰亭即事》

这“祖孙碑”,与一肥一瘦的“鹅池”“父子碑”,虽相隔几个世纪,却咫尺相望,守望着同一种民族文化。兰亭虽小,却独秀于整个华夏园林,并揭开了整个书法史上最灿烂的一页。

鹅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