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东吴派大将去夷州干啥?夷州是如今的何处?

2020-12-07 08:01:56 作者: 三国时期,东

值得注意的是,东吴虽然擅长航海,以水军见长,拥有东南海防权,但是,对于夷州、亶州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不了解的,那么,就有可能孙权给予了卫温等主将更多的选择权,所以,卫温才可以在夷州停留一年之久,然而,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所带一万士卒死伤八九,只带回了数千土著士兵,这种蚀本的买卖是孙权所不能容忍的,这才是导致卫温、诸葛直被杀的直接原因。

再者,孙权一意孤行,不听劝阻,导致卫温与诸葛直远航期间,损兵折将,东吴实力受损,无疑是打了一场大败仗,必须要找一个替罪羊,这便注定了卫温、诸葛直罪无可赦。早在孙权派遣卫温等人劳师远航时,大将军陆逊就上疏说“臣愚以为四海未定,当须民力,以济时务。今兵兴历年,见众损减,陛下忧劳圣虑。忘寝与食,将远规夷州,以定大事,臣反覆思惟。未见其利,万里袭取,风波难测,民易水土,必致疾疫,今驱见众,经涉不毛,欲益更损,欲利反害。”果然一如陆逊所料。陆逊还有言,“又珠崖绝险,民犹禽兽,得其民不足济事,无其兵不足亏众。”直接指出,孙权派遣卫温大军远涉夷州、亶州的目的,就是征兵,抓壮丁,扩充实力。

另一明白人大将全琮,也给出了同样的理由,孙权征求全琮出师夷、亶的计划时,全琮说:“凭我们吴国的威势,攻向哪儿, 哪儿不被攻克?然而远方异域,大海阻隔,水土潮湿有瘴气,自古就有,军民进出,一定会生病,相互传染,去的人都害怕不能活着回来,攻克所获又怎能多得? 损失江岸的士兵,希望获取万分之一的利益,我还是有所担心的”。结果,不幸言中。

孙权是一个非常要强又好面子的人,对于臣子的议论和猜疑具有强烈的自尊,从他晚年好猜忌,残忍好杀来看,他绝对不会容忍别人挑战他的权威,所有的错,都是属下没有正确领会他的英明决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因此,卫温、诸葛直从夷州归来后,“皆以违诏无功,下狱诛”也就不奇怪了。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