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金朝“剃发易服”令:“靖康之耻”后也曾“留发不留头”

2020-12-10 16:58:56 作者: 被遗忘的金朝

一说到“剃发易服”,人们往往想到的是清朝占据江南之后,多尔衮下达的“剃发易服令”,以及尔后此伏彼起的民间抵挡,如“江阴十万人同心死义”、“嘉定三屠”等,可是关于我国前史上的另一次“剃发易服令”则知之甚少,乃至置疑其究竟是否存在。

说起女真人树立的“金朝”,大多数人都会感到隔阂,首要的认知或许还只是“岳飞十二道金牌”、“韩世忠黄天荡大破金兀术”,或是辛弃疾、陆游等诗词的前史背景,在这些有限的认知之间,更是难以与“剃发易服令”挂上关连。

事实上,早在金朝之前,以“发服”作为兵器来与“唐”、“宋”对立,已有先例。

唐时吐蕃强盛,尽夺李唐陇西、河西诸地,当地汉族大众亦被强令依吐蕃风习辫发易俗,只每年正旦可穿戴唐服祭拜先祖。西夏景宗元昊自认拓跋鲜卑后嗣,在国中下秃发令,禁用汉人习俗结发。“三日不从,许众共杀之。所以民抢先秃发、耳垂环以异之。”

而女真人习俗是:

衣短而左衽。妇人辫发盘髻,男人辫发垂后。耳垂金银,留脑后发,以色丝系之。

也便是说上衣短,且为左衽,不同于汉人的右衽,不管男女都梳辫子,耳朵上戴金银环,看起来有点像清朝的辫发,又有不同,金朝女真男人喜爱留两条小辫左右垂下。

金代张瑀《文姬归汉图》,胡人皆髡发左右垂两发辫,应本自女真人

在灭辽之后,金朝即开端南下,之前根据海上之盟,燕云十六州等辽朝南京道区域归属北宋,可是,宋徽宗为首的北宋君臣对燕山府区域的官民士庶许多轻视,人心并不附宋,以至于“燕人终不改其左衽”,也便是以燕京为中心的南京道区域大众,从头到尾没有回复“汉家衣冠”,而是契丹服饰。

不久后,金军南下,不只燕京区域失守,就连黄河南北的广阔北宋核心区也落入敌手。

靖康元年十二月,北宋在汴梁城下向金军求和,哭求割让河北、河东两路州府军县公民给金朝,这算是在法理上,完成了一部分土地的正式割让,并且北宋自身派大臣催促割让,也代表了官方的肯定供认。

在得到河北、河东两路后,金朝即开端着手“剃发易服”事宜,见见《大金吊伐录·卷三·枢密院告谕两路指挥》:

今到处既归本朝,宜同习俗,亦仰削去头发,短布左衽,敢有违犯,便是犹怀旧国,当正典刑,不得失去。

留意,这个枢密院是天会四年(1126年,宋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金朝分设的燕京、云中的“汉人枢密院”,主导者实为原辽地的“汉儿”……

只不过此令一出,反而造成了反效果,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九十一:

既已降诏而割地,民畏左衽而拒关。

也便是说,河东、河北大众就像清朝下达“剃发令”之后江南大众相同,纷繁聚保州县,抵挡金人,哪怕有北宋皇帝的诏书割地也不可。

焦作金墓出土吹笛、决定俑

据建炎二年(1128年,金天会六年)二月宗泽《乞回銮疏》记载:

河东、河西不随顺番贼,虽强为剪发辫发,而自保山寨者,不知几千万人。

建炎三年二月,五马山寨义师将领马扩应诏上书称:

时方金人欲剃南民顶发,人人愤懑,日思南归。

南宋汤璹《德安守御录》记载:

建炎三年正月初七日,有北来溃兵乱民一伙数万人,至黄州城下掠食,‘“皆剪发辫发,作金人装束。”

也便是说,在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前,金朝现已在其控制区内施行了“严峻且遍及”的剃发方针,除掉聚保山泽的义师外,大批的军民大众已被剃发,以致于南归的溃兵、乱民也现已剃发了。

到建炎三年,面临义师蜂起的局势,金人并未畏缩,反而下达了最为严峻的“剃发易服令”,彷如“留发不留头”,见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建炎三年)金元帅府禁民汉服,又命令髡发不如式者杀之。

令之下也,诸色恶吏各显其能,如代州守刘陶“执一武士于市,验之顶发稍长,巨细且不如式,斩之”。解州耿守忠“见小民有衣犊鼻者(短裤),亦责以汉服斩之。生民无辜被害不可胜纪。时复布帛大贵,细民无力,坐困于家,莫敢出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