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的哲学与他的时代

2020-12-12 05:37:42 作者: 张载的哲学与

张载是其时批评佛道思维的首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站在自己的哲学立场上,从国际本体论的高度批评了佛道二教,其批评的水平大大超过了前人。比方,关于道家的“虚能气愤”,他指出,“虚”是“气”存在的本然形状,“虚能气愤”的生成论把体(虚)与用(气)打成了两橛,形成“体用殊绝”,本体与现象两者无法并存、一致,所以就无法解释“虚无量,气有限”的现象,成果只能归结为“有生于无”。此外,“气”的每一种有规则的形状都是暂时的、有限的,有“聚”必有“散”,只要作为本体的“太虚”才具逾越性,是永久的,因而所谓“物而不化”的“长生”也是虚妄的。又如,关于释教的“万象为太虚中所见之物”,他指出,这是只“略知体虚空为性”,而“不知本天道为用”,片面上想“免昼夜、阴阳之累”,然后“直语太虚”,不知本体还须发用盛行,不然便是有体无用。这种“空观”是“以心法起灭六合”,只认“真际”(本体)而否定“实践”(现象),从而“诬国际六合为变幻”。这是“体用殊绝”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成果只能是“物与虚不相资,形自形,性自性,形性、天人不相待而有”。正是经过对“太虚即气”的分析,张载批评了佛道二教的“空”“无”观念。

张载哲学终究的落脚点在其《西铭》的“民胞物与”上:“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六合之塞,吾其体;六合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这就真实回到了我国哲学文明的根上,整个国际是气的大化盛行,所以是万物一体。张载用他的气论,把我国传统文明中的“天人合一”思维,在新的哲学架构下一致了起来。再进一步言,张载的《西铭》突破了释教提出的“向死而生”的理论,释教认为人总是要走向逝世的,最终一切都是空的。张载用不同观念处理了这个问题,人是什么?是气。气是不会灭的,是生生不息的,这实践上处理了人的最终存在的问题,即生命今后的存在问题。《西铭》的结语是“存,吾顺事;没,吾宁也”,活着,我就好好干,死了,我心安理得。身后呢?按《周易》气之“生生不息”理论,就像寓言“愚公移山”中说的,“子子孙孙无量匮也”。我国人把这种永存的言说转成“三永存”理论——在此世立德、建功、立言。可以说,张载哲学这个环节在我国思维开展演化史上非常重要。

说开去一点,张载哲学的今世价值也在于此。当时,国际正阅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文明既要吸收优异外来文明,也一定要理解咱们的根在哪里,才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完成“和而不同”。

(作者:徐洪兴,系复旦大学教授)

【修改: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