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赤壁之战,鲁肃是个好同志,诸葛亮是去分赃,庞统没有露面

2020-12-16 22:32:40 作者: 真实的赤壁之

赤壁之战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时,孙权和刘备联手共抗曹操而产生的一次重要战争,此战的结果是孙、刘联盟取胜,打碎了曹操统一全国的大志,基本上奠定了全国三分的格式,此战也是三国爱好者最为津津有味的论题之一。

关于赤壁大战期间产生的故事,群众最为了解的其实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描绘的精彩内容,“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反间计”、“连环计”、“蒋干盗书”、“诈降计”、“借东风”等故事让读者们大喊精彩过瘾。

惋惜的是,上述精彩故事在实在前史中的赤壁大战期间,百分之九十都没有产生过,大部分是小说家臆造出来的,小说提高了刘备一方实力的效果,强化了诸葛亮的策略,强化了后来成为刘备重要谋臣的庞统的效果,以及关羽放走曹操等等。

相应的,小说就弱化了江东一方发挥的主导效果,鲁肃变成了毫无主意的庸才,周瑜小鸡肚肠,孙权优柔寡断,若非还写有“蒋干盗书”这个故事表现周瑜的策略,东吴一方简直一无可取。那么,前史上实在的他们及故事又是怎样样的?

榜首:鲁肃是个好同志,裴松之:“建计拒曹公,实始鲁肃”‍

在小说《三国演义》的描绘中,曹军欲南下,此前一向优柔寡断是降是战的孙权,是在跟诸葛亮碰头之后,被诸葛亮压服的,诸葛亮一番长篇大论后,孙权表明:“先生之言,顿开茅塞。吾意已决,更无他疑。本日协商起兵,共灭曹操!”

可在《三国志》的记载中,孙权派鲁肃去联络刘备时,现已决议了要和曹操死磕,主张死战的,便是鲁肃,在小说中,孙权优柔寡断时,是吴太夫人提示他赶忙去问周瑜,但在裴松之为《三国志》做的注中,阐明晰这事其实是鲁肃提示的。

裴松之写的原文是:“臣松之认为建计拒曹公,实始鲁肃。于时周瑜使鄱阳,肃劝权呼瑜,瑜使鄱阳还,但与肃闇同,故能共成大勋。”然后周瑜又对孙权论述了曹军的各项缺点和东吴的优势,压服了孙权不要屈服。

当然,鲁肃坚决孙权决心的那一番闻名的劝谏也是必不可少的:“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故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鲁肃去见刘备之前,孙权那儿的戎行调集都现已完毕,给了周瑜三万精兵突前,孙权自己带着二万人在柴桑为周瑜做预备队,以及预备后勤物资。所以,《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诸葛亮跟从鲁肃到东吴的时分:“时权拥军在柴桑,张望胜败”。

第二:诸葛亮去见孙权,不是为了压服他抗曹,而是去谈条件的‍

鲁肃去见刘备,仅仅为了争夺刘备不倒向曹操罢了:“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当然,要具体了解刘备的实力,判别刘备是否值得变成盟友也是鲁肃的使命之一,而刘备派诸葛亮去见孙权,便是去摆实力谈条件的,打是要打的,打完之后怎样分地盘?

《三国志》中记载,诸葛亮见到孙权后,总共只说了三件事,首先是树立互信,阐明刘备不会屈服曹操,扯孙权的后腿:“田横,齐之勇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敬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其次是把自己的实力摆出来,说清楚刘备参与此战并非是作为东吴的附庸:“豫州军 虽败于长坂,今兵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兵士亦不下万人。”刘备好歹也有二万以上戎行,不是讨饭的乞丐,有资历当东吴的同盟军,也有资历分地盘和战利品。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