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重臣阿克敦,三次被判处死刑,为何每次都能死里逃生?

2020-09-20 18:34:33 作者: 清朝重臣阿克

阿克敦,出生于康熙年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虽然他名气不算太大,远不如隆科多、年羹尧、和珅与刘墉,许多人甚至连他的名气都没听说过,但无可否认的是,阿克敦能力出众,其经历颇为传奇,称得上惊心动魄,三次被判处死刑,每次却都能死里逃生,究竟为何呢?

康熙二十四年,满洲正蓝旗人一个官宦家庭迎来了一男婴,父母给他起名阿克敦,汉语的意思是结实、壮实,家人希望他茁壮成长。长大后的阿克敦,确实威武雄壮,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但他并非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莽夫,相反,阿克敦非常聪明,智商比一般人要高,且勤奋好学,整日书不离手。

以阿克敦的家世背景,即使不太努力,未来也可以混个一官半职。如果不努力,跟咸鱼有什么区别?阿克敦不想成为别人眼中不学无术的公子哥,要通过奋斗证明自己可以。功夫不负有心人,二十四岁时,他参加科举考试,不仅成功进入殿试,还以第六名的好成绩,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史书记载:“以学问优,殿试有声名,授侍讲学士。”

出身好,智商高,加上自身非常用功,一直兢兢业业,阿克敦官运亨通,始终任职于礼部,与同僚关系融洽,办事让皇帝放心。雍正登基后,阿克敦依旧深得器重,被提拔为国子监祭酒,一举成为当时最高学府的负责人。雍正是一位勤奋的皇帝,对于有能力的大臣,往往会破格提拔,经过很长时间观察,认为阿克敦办事靠谱。

一旦被皇帝认可,不想升职都不可能,在京城为官多年的阿克敦,即将在仕途上迈上新台阶,或许他自己也没想到。雍正四年,两广总督的职位空了出来,雍正下了一道圣旨,让阿克敦走马上任,去当两广总督,并且兼任广州将军,阿克敦从一名文官,瞬间变成了权力不容小觑的武官,变化不可谓不大。

接到委任状,阿克敦谢恩后立即离开京城,赶往广州任职。为了不辜负皇帝的栽培,阿克敦弹劾了一批犯错的官员,从而得罪不少大臣。等到他被调走后,弹劾他的奏折络绎不绝,以前跟他有过节的大臣,趁机落井下石,雍正勃然大怒,派人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并把阿克敦关入大牢。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阿克敦被审讯期间,又有人状告他包庇属下,且证据确凿。没多久,阿克敦被判处“斩监候”之刑,也就是秋后问斩,这是他第一次被判处死刑。运气不好,喝凉水都塞牙,运气好的话,神仙都挡不住,阿克敦就属于运气非常好的人。有一天,正在死牢里睡觉的阿克敦,居然被释放了。

原来,苏北河道出现问题,需要一位能力卓著之人去治理,纵观满朝文武,唯有阿克敦最适合,所以雍正重新启用阿克敦,让他将功赎罪。阿克敦不负众望,圆满完成皇帝交代的任务,雍正既往不咎,再次给他安排不错的职位。

乾隆继位后,直接把阿克敦调回京城,不但让他执掌翰林院,还任命他为刑部尚书,阿克敦晋升为从一品大员。乾隆十三年,阿克敦在孝贤皇后册文中,出现了些许错误,乾隆恼怒不已,打算召见他问清楚缘由,结果阿克敦未经允许离开了。

气不打一处来的乾隆,罢免阿克敦所有官职,以“大不敬”的罪名,判他“斩监候”,这是阿克敦第二次获罪,而且是死罪。好在阿克敦人缘不错,大臣们纷纷替他求情,乾隆也觉得定罪太重,却又不想轻易更改,否则有失颜面。恩威并重,方能让大臣老老实实,乾隆深谙此道,打算给三朝元老阿克敦一点颜色看看。

于是,乾隆非但没释放阿克敦,反而从“斩监候”改为“论斩”,按照通常惯例,阿克敦这次凶多吉少,就等着被拉到刑场砍头。然而,只过了六天,乾隆就改变主意,下旨释放阿克敦,让他暂代工部侍郎,数日后晋升为刑部尚书,次年加封加太子少保。三起三落的阿克敦,于乾隆二十一年去世,儿子阿桂日后成为乾隆最倚重的大臣之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