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班进京230周年:梨园流光薪火传

2020-12-17 11:14:48 作者: 徽班进京23

“徽调京韵”展览中展出的宝贵前史文献、清代绘画《同光十三绝》真迹。绘画展示了同治到光绪年间京昆13位不同行当的演员。图片来自梅兰芳留念馆

9月29日,北京京剧院演员在长安大戏院“留念张君秋先生诞辰100周年”专场扮演上扮演《状元媒》。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摄

9月28日,京剧演员在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台上扮演。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摄

问候经典回望前史

自1790年起,以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为代表的四大徽班先后进京,南腔北调会聚北京,很多名角同城竞技,孕育并催生了被后世称为“国粹”的京剧艺术。

二零二零年正值徽班进京230周年,也是京剧当选人类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10年。在时刻的长河中,经过数代艺术家的革新与发明,京剧已成为我国戏剧艺术的集大成者、中华民族文明的珍宝。

为留念徽班进京230周年,自8月起,北京京剧院精心推出了门户经典剧目展演。要点扮演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9位京剧门户艺术大师,以及余、奚、杨、叶、姜、李等20多种门户的经典剧目。

9月底十月初,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里好戏连台、名家荟萃,京剧、昆曲、汉剧、徽剧、秦腔等11大剧种轮流登台,20位国家一级演员如“同光十三绝”一般相约于此,十三大戏剧院团赴京参演则犹如当年徽班进京盛景再现。

十月底,大型展览“徽调京韵——留念徽班进京230周年京剧专题展”在天桥艺术中心拉开帷幕,包括清宫戏画、剧本善本、名人书画、老戏单、老照片、名家来往信件等许多类别的200余件珍品什物向大众展出,招引游人流连停步。

继精彩纷呈的扮演与展览之后,安徽省委宣传部、我国戏剧家协会(以下简称“我国剧协”)等联合主办的留念徽班进京2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办,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及安徽等省市的十余位专家学者环绕“徽剧进京的前史渊源”“徽班对戏剧开展的奉献及启示”“京剧和徽剧的传承开展”等论题展开讨论。

自本年下半年起,这一系列留念徽班进京230周年的主题活动,不只唤起了人们对京剧孕育、诞生、开展的前史回望,也引发人们对戏剧艺术以及传统文明开展的考虑。

敞开容纳生机之源

“迩来徽部迭兴,踵事增华,人浮于剧,联络五方之音,合为共同。”当年,很多戏剧演员集合京城扮演,为什么只要徽班昌盛开展壮大并终究孕育出京剧艺术?1830年成书的《日下看花记》从声腔的兼容性、人才的敞开性、技艺的全面性,道出了其间答案。

“为了取得京城观众的认可,当年徽班进京后,在声腔、曲调方面吸收了其他戏剧艺术的利益,进行了立异,更契合当地观众的审美需求。”我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表明。他以为,徽班自觉主动地从民间取得艺术的才智,因此具有鲜活的民间体裁和生动朴素的大众化审美。

徽班进京后对不同曲种之长的吸纳、交融、再创造,使京剧在诞生之初便把容纳敞开写进了基因。我国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所研究员龚和德说:“徽班进京后,并未由于‘二黄’声腔遭到欢迎就把昆曲元素扔掉了。内行当上,前期的徽班是以小旦制胜的,老练今后,以老生为台柱、生旦净丑得到了全面开展。声腔不只充沛行当化,并且也充沛个人化,呈现了门户纷呈的现象,促进京剧的表现体裁、文明内在变得非常丰富。”

除了将二黄、昆曲、吹腔等多姿多态的声腔会聚一堂,我国戏剧学院戏文系主任谢柏梁以为徽班的重要奉献还有两个,一是其领军人物的艺术成果,二是对剧目的奉献。

北京前门外大栅栏每一条胡同都见证着230年来京剧的诞生和昌盛。大栅栏不只是戏班剧社的集合之地,也是前期京剧名家的聚居区,更是培育后继人才的科班、戏园的集合之地。从清末到民国,在大栅栏这片沃土上,许多梨园世家人才济济,门户纷呈,为京剧作业的昌盛与开展作出了重大奉献。20世纪上半叶,以梅兰芳等为代表的京剧扮演艺术家推进京剧艺术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