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要不要过江?年轻人要不要努力:这些争论,都藏在相互拆台的古诗里

2020-12-17 16:55:01 作者: 项羽要不要过

中国古代的诗人、词人之间,有许多私交甚好,还有的则神交已久。互相“吹捧”之下,他们也写出了不少妇孺皆知的语句。

诗人杜甫对李白就毫不小气溢美之词,称誉他——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杜甫《春日忆李白》

又说李白写作——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不过,诗人之间的观念也不总是相同,也就不乏一些互相拆台、“不给体面”的状况。今日,咱们就来聊一聊那些互不相让、互相拆台的古诗词。

公无渡河

司马迁《史记》记载,秦朝末年,全国纷争,群雄逐鹿。终究,项羽领兵首先攻入函谷关,杀秦王子婴,火烧阿房宫,随后自封为西楚霸王,代楚怀王分封诸侯,一时骁勇无二。

尽管如此,项羽却终究败在汉军之手,垓下城一场“霸王别姬”,终在乌江岸边自刎。刘邦自此问鼎华夏,称为汉朝高祖。

电影《鸿门宴》截图,项羽

项羽的故事向来为人慨叹。诗人杜牧从前写道: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东山再起未可知。

——杜牧 《题乌江亭》

言说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一时的得失并不算什么。假如当年项羽能够忍辱渡江,回到江东之后,凭仗江东很多才俊子弟,未必不能从头夺回失掉的江山。

不过,与杜诗的乐观主义不同,北宋诗人王安石对项羽能否东山再起一事,心中非常置疑。北宋致和元年(公元1054年),王安石舒州通判任期已满,在赶赴京城的途中路过乌江亭所在地和州(今安徽和县),想起杜牧对项羽渡江一事的谈论,写下这样几句诗:

百战疲惫勇士哀,华夏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 《叠题乌江亭》

王诗的眼光辛辣,针对项羽我行我素的特色,点出“鸿门宴”之后,项羽就现已失掉了杀掉刘邦时机,到“垓下之围”时,现已面临着孤家寡人的地步,有利地势、有利地势、人和尽失,败局已定。因而才有诗中最终一问。

北宋女词人李清照与杜诗观念亦不相同,不过态度又是一番光景,诗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

——李清照 《夏天绝句》

李清照写这首诗时,正值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金兵占有华夏,赵宋王朝被逼南逃,偏安江左。李清照的老公原本出任建康(今南京)知府。后来城中产生暴乱,赵明诚不想平叛,反而惊惶万状。有感于家国之耻,遂写下这首诗。

在项羽终究要不要渡河这一问题上,杜诗、王诗和李诗观念各不相同。细心考虑起来,三人各自所在的布景不同,做出的判别各有其道理。杜牧之诗,首要着眼于不拘泥一时胜败得失;王安石则审时度势,以其政治家的灵敏,指出项羽败局已定,大势难以拯救,就算渡江也不会有所作为;李清照在阅历了北宋“衣冠南渡”工作后,反而深感项羽不愿渡江所表现的英豪气势,所以挑选用这几句振聋发聩的诗文来抒情自己的爱国情怀。

水陆草木之花,心爱者甚蕃

自屈原写成离骚以来,香草就和佳人一同成了文人骚客笔下的经典主题之一。莳花、赏花、诵花之诗,经久不停。不过,终究哪莳花最美?哪种最艳?哪种又最讨人喜欢?诗人心中自有自己的观点。

东晋陶渊明偏心菊花,他常常一边喝酒,一边赏菊,因而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诗句广为流传。唐代诗人元稹仿效陶渊明,在居处邻近栽满菊花,当谈到为何偏心菊花时,他写道:

不是花中偏心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菊花》

清 杨大章《菊花佛手图》

喜欢莲花的人也不在少数。李白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这首诗中,借荷花称誉韦良宰所作之诗清新自然,不假雕饰:

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