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好像覆盖了全世界。
孤舟与蓑衣老头,同时站在风雪之中垂钓。
柳宗元自己心里也苦闷啊,若能在长安发光发热,谁又乐意去独钓寒江雪呢?
不过长安政坛便是如此,今朝空前绝后,改日万劫不复。柳宗元就这样,阅历了一场云端与尘土的比赛。
少年天才
柳宗元在十岁从前,也从前是人群中的佼佼者。他身世尖端士族的河东柳氏,四代祖曾是唐高宗王皇后的舅父柳奭,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也便是宰相。当年柳氏一族在尚书省做高官的就有二十多人,一时风景无限。
可随着武则天的兴起,王皇后娘家的名头不只给不了柳氏保护,反倒成为了河东柳氏的一道催命符。武则天为了夺权,对王皇后的实力进行了一场血腥的清洗,柳奭被一贬再贬,仍是逃不脱被处死的命运。而柳氏一族也在这场政治风云里,逐步式微。
柳宗元贵公子的梦戛然而止。他不再是显赫的豪门贵族,一泻千里,成为下跌云端的凤凰。所幸柳家百年的传承并没有由于赤贫而同时消亡。落魄时,柳家宁可一家人饿着肚子,也要让小孩子读书。柳宗元是家中独子,天然知晓自己未来的路——终有一日,柳家的后代会再度站回他们祖辈从前挥斥方遒的宣政殿。
柳宗元在族员的期许中,早早地成长了起来。在他二十岁的春天里,柳宗元迈出了政坛上的第一步:进士及第。
人人都夸奖,柳家出了一个好儿子。柳宗元二十岁中进士,却由于等候授官的时间过分绵长,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二十五岁那年,柳宗元总算成为集贤书院正字,他的升官路好像现已是一片坦道。
不过命运好像没有眷顾这位落魄贵族。唐德宗在位时的长安,表面上无限昌盛,实则内中早现已被蛀虫蚕食一空。安史之乱的停息并没有给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带来久违的平和,与之而来的,是节度使不断的叛变和少数民族见缝插针的侵扰。广德元年,吐蕃攻陷长安,连统治者都开端了仓皇出逃,覆巢之下,他又安能独善其身?
可喜的是,在这样的骚动之中他并不是一无所得。至少,他遇见了那个值得终身来往的朋友:刘禹锡。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类似点太多,二人的碰头,恰似便是久违之后的重逢。
同为职场新人,遇见志同道合者,天然要抱团取暖。就这样,依托着刘禹锡的联系,二人一同挑选了一条未来的出路——投靠太子麾下。
他们挑选的这条路途过分冒险,成功了便是光耀门庭,失利了便是败尽家业。可神采飞扬的少年,仍是义无反顾地去了。
永贞改造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逝世,太子李诵继位,成为后来的唐顺宗。这是柳宗元最风景的一年,这年他刚刚二十三岁,就坐到了父亲斗争终身的结尾——从六品礼部员外郎。
新皇就任,与之而来的变革也同时被提上日程——变革税制、按捺宦官与藩镇。
朝堂之上的大清洗是旁人的灾害,却是柳宗元的高光时间。
皇帝忙着变革,天然也就忽视了一部分人的利益。那些因改朝换代而下马的官员、宦官与藩镇聚在一同,关于新皇的不满日复一日地堆积。
柳宗元自是不知道这件事,他还活在自己的成就里,为皇帝撰写着树碑立传的文章。
他们都小看了一件事,那便是宦官的力气。
唐朝晚期,宦官的权利达到了历代巅峰。他们在皇宫里,乃至在皇帝的身旁随时窥伺。管你外臣有多么的忠贞,一餐一饭,一衣一行,只需宦官想要,皇帝的命又有何金贵?
顺宗皇帝还没将自己的龙椅坐热,转瞬就躺倒在病榻上。
皇帝病重,倒运的莫过于他的近臣。其间最为紧张的要数一路跟从他登基的王叔文,他急匆匆地想要扶持幼帝,却仍是被那些积怨已深的旧臣钻了空子。
王叔文谋划的方案没有成功,登上太子之位的,是广陵王李淳。李淳从登上太子位到继位,简直不费吹灰之力。王叔文的翅膀乃至来不及反抗,就现已全军覆没。
时任礼部员外郎的柳宗元此刻的地步就有些为难。作为顺宗皇帝的旧人,不管他将那篇《礼部贺立皇太子表》写得多么情真意切,也逃不脱李淳对顺宗旧党的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