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忠臣: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021-01-01 13:38:46 作者: 宋末忠臣:宁

郑思肖,南宋理宗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生,元仁宗延佑五年(公元1318年)卒,年七十八岁。父亲郑起(初名震),字叔起,号菊山,官南宋平江(今江苏姑苏)书院山长。郑思肖年少时秉承父学,明忠孝廉义。二十岁左右为太学优等生,应博学鸿词试,授和靖书院山长。

当元军大举南下时,郑思肖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叩宫门上疏皇帝,痛斥持禄者之恃权误国,要求清除弊政,重振国威,反抗元军。因言辞剧烈,上书被扣压,未予上报。

南宋消亡后,郑思肖学习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精力,不屈服蒙元的控制,自称“孤臣”。因肖是赵(赵之繁体,是宋的国姓)的构成部分,所以改名思肖,字号忆翁和所南,也都包括有思念赵宋的意思。郑思肖把居室题额为“本穴世家”,如将“本”下的“十”字移入“穴”字中心,便成“大宋世家”,以示对宋的忠实。

郑思肖原与宋宗室著名画家赵孟頫往来较多。后赵降元并任官。郑思肖即与之断交。郑思肖擅画兰,宋亡后,所画兰均无土和根,因土地已沦丧于异族。无从扎根。其时,一些权贵向他索要画兰,尤坚不与。庸人孺子颇契其意者,则反与之。邑宰求之不得,知其有田,因胁以赋役取。先生怒曰:“头可断,兰不行画!”他每当岁时伏腊,望南野哭而再拜。更执着的是,郑思肖日常的行为艺术,也都深深的打上了大宋遗民标签,他坐卧历来不北向,以示对宋朝的尊重,对北地的小看。所著经文为“大无工十空经”,组合起来为“大宋”经,经文后自跋题为“臣思肖呕三年血方能书此”。

郑思肖喜佛老教,工画兰,疎花简叶,不求甚工,画成即毁之,绝不容易随意给予他人,所以,他画的能存世至今兰花极端少,现存《墨兰图卷》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墨兰图》藏于美国耶鲁大学艺术陈设收藏。

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人们在姑苏承天寺一座枯井中,发现了一个大铁盒子,上书“大宋铁函经”,翻开盒子,里边有一部洋洋洒洒六万余言的古书,内题“大宋孤臣郑思肖再拜书”,这便是郑思肖所著轰动一时的《心史》。此书是郑思肖终身奇志伟节、特立独行的真实写照,既像诗文合集,又像自传体,内附诗篇、杂文和自叙,内里文字浸透血泪,慷慨激昂,揭露了南宋末年元兵暴行,痛斥了奸佞弄权,描写了故国漂荡破碎的现状,抒发了自己的满腔悲愤,充分表现了作者赤胆忠心的爱国情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郑思肖作为著名画家,其时拿手画墨兰,枝叶萧萧而不画树根,不画所植土地,所谓无根生,无土栽,他人问他为何如此?他反而咬牙切齿的责问“土地早就被番人夺走了,莫非你不知道吗?”郑思肖所言,忍不住想起旧日东北王张作霖的一则轶闻,张大帅为日本人画虎题字,上书张作霖手黑,手下提示他,大帅,错了,黑字下面少了一个土,张作霖大怒,妈拉个巴子,老子岂不知道?土地早就被日本人夺去了(一说,不手黑能行吗,这叫寸土不让)。估摸着草莽英雄老张,没准也知道郑思肖的这段故闻。

郑思肖有一首《题画菊》的诗十分有名,诗云“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量。宁可枝头抱香死,何尝吹落北风中。”其间,后两句是其心志的真实写照。他曾为朋友题诗“此世只除君父外,不曾轻受他人恩”。郑思肖年轻时,曾受试于南宋博学鸿词科,以优异成绩被授和靖书院山长。当元人南侵,宋室危殆之时,郑教授连篇累牍上书发声,痛斥奸佞误国,要求清除弊政,重振国威,但因所言过于剧烈,一向被人扣压,不予上报而报国无门。

宋亡后,郑思肖一向以大宋孤臣自许。在日常往来中,历来不拿正眼与元人对视,也从不好元人触摸。与朋友谈天,或参与学术沟通会,以及新概念诗文大赛作评委时,凡是听见其间有呜里哇啦鸟语叫的北人在座时,立刻动身扭头就走,管你举行方是否为难,后来,我们都知道郑教授是一个孤僻的人,仍是别惹他了,一朝一夕,我们也就习惯了。郑教授后来隐居姑苏,他把自家的数十亩地步全部捐给城南报国寺,一有严重节日,他必入寺痛哭流涕,望南哭祭跪拜,可见郑思肖记忆犹新的仍是故国家乡,终身初衷不改。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