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2020-09-22 12:43:39 作者: 14亿中国人

▲ 丰收季金黄的麦田。摄影/邱会宁

人民日报

中国人对“丰收”的感情

是刻在基因里的

这个带着被阳光烘热的香气的词

不仅意味着物质的充裕

更意味着无可替代的安全感

▲ 山西运城下起了丰收雨。摄影/康辉

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

秋收无疑是最高潮

是所有期待的指向

也是最盛大的节日

万亩金黄,颗粒归仓

粮食既是最受中国人重视的作物

也是“丰收调色板”上

最雍容灿烂的一抹暖色

当黑龙江人揭开一锅

“嗷嗷香”的五常大米饭

广东人正坐在灶旁

等待“煲仔”中的丝苗米饭的成熟

▲ 黑龙江五常水稻田。摄影/赵天华

当青稞糌粑和酥油茶抚慰了高原的风

高粱酿出的一口香醇热辣

也驱散了贵州山中的阴冷

2019年

中国的土地上长出了6.64亿吨粮食

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24.4%

而要寻找华夏农耕的发端

我们终归要回到

那两条被深情地唤为“母亲”的

大江大河

▲ 秋季的嘉兴水田。摄影/夏松

长江

孕育了一串珍珠般的大小粮仓

从“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

到“熟则天下仓廪皆满”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腰肢柔软的水稻与水墨长江是绝配

而锋芒毕露的小麦

则似乎正该与拥有“小麦色肌肤”的黄河为伴

▲ 甘肃酒泉瓜州县,农民收割小麦脱贫致富。摄影/吴俊瑞

小麦

早已彻底俘获了黄河沿岸居民的胃和心

以河南省为例

粮食产量占全国1/10以上

不仅能在喂饱本省人民的同时远销海内外

还是中国最大的饼干、方便面生产基地

虽然广大山区的土层较薄

但土地从不亏待勤劳的人

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或许种不出五常大米

却正好对上了洋芋(土豆)的脾气

▲ 贵州威宁农家的烤土豆。摄影/李光荣

在“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之路上

土豆展现出了惊人的可塑性

碾泥、摊饼、炸块儿、做粉丝

丝毫不输给小麦

▲ 广州市增城小楼镇小孩在开心地收土豆。摄影/卢文

瓜果菜蔬,大地如虹

如果淀粉之香是画布的温暖底色

那瓜果蔬菜就是慷慨倾倒的颜料桶

1988年

“菜篮子工程”第一次由农业部提出

其后30余年间

中国人均蔬菜占有量

从170公斤上升到了近400公斤

中国成为了世界蔬菜种植和消费第一大国

2043.89万公顷菜地

1亿多名菜农

8000多万名相关从业者的努力

支撑起我们的一日三餐

常规的白菜萝卜西红柿

是“蔬菜安全”的坚实防线

而另一些地区的秋季特产

则不图产量

只图半个月的新鲜

“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圆”

江南的鸡头米(芡实果实)

既可以与河虾仁、荸荠、莲藕一同

组成“荷塘小炒”

也能在桂花糖水中

扮演新剥珍珠的角色

色浓,味甜,质感敦厚

这是果园里的丰收图景

“梨行卸了梨,柿子红了皮”

“旱枣子,涝栗子,不旱不涝收柿子”

硕果累累,是最美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 甘肃平凉市泾川县柿子丰收场景。摄影/左雪兰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